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镇远秘境“小往寨”:一条跨越世纪等待的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8-07 14:12: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秘境“小往寨”,笔者向往久矣,今日终得成行。

  8月4日,汽车在镇岑线K9公里处驶入通往小往寨的水泥路,一路沿白水河而上,虽然突遇瓢泼大雨,雾气在山间乱窜,却未减轻笔者半点兴致。约莫一个小时的车程,小往寨若隐若现映入眼帘。

  位于镇远县金堡镇溪头村的小往寨,直线距离镇远县城11公里。长期以来,因交通不便,小往寨久居深山,无人问津。而不久前却有部分企业欣然前往,究竟怎么回事?

  而这一切,皆因这条连接小往寨的8公里“组组通”公路的拉通而展开——

  “这里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了,听说家乡通了水泥路,准备返家发展产业,这次是开车回来找大伙合计合计做点事。毕竟在外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小往村民组长张国发指着水泥路边三三两两的外地牌汽车说。

  话说150多年前,小往寨村民陆续从台江施洞等地迁徙而来,农耕为生,至今他们久居深山已是六七代人。据了解,如今的小往寨有68户人家,300余人居住在此。

  上个世纪70十年代初,祖辈农耕为生的小往村民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在小往生产队的带动下种植花生和三七。然而因为大山的阻隔,交通极为不便,往来村寨紧靠一条沿白水河并行的蜿蜒崎岖的山间羊肠小道出入。要把花生和三七销售到临近的村寨,必须通过肩挑背驮行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镇远周边集镇。

  因为种植花生和三七使得小往生产队有所结余,在小往生产队的组织带动下,村民投工投劳自发修建了一条路基宽度约3米的泥巴路,并购买了镇远第一台红星拖拉机,勉强算是告别人挑马驮的历史。

  然而,小往寨终是地处边远落后的村落,部分村民开始陆续搬迁,青壮年也基本外出谋生,于是小往寨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那会年轻人都出去了,谁会留在村里,留在村里就是没出息。”回忆过去,张国发叹了口气。

  因此当地政府几次想通过“一事一议”提供水泥砂石材料,由于小往寨缺乏富余劳动力,加上通向小往的路属于基本平行于白水河的沿溪线,建设难度大。交通不便又一次成为小往寨发展的瓶颈。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2017年8月起,贵州省决定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计划在2017至2019年,投资388亿元,对全省39110个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实施9.7万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实现通组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转变,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切实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

  同年8月,在镇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远县印发了《镇远县脱贫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实施方案》,按照“一组一路”原则实施30户以上(含30户) 具备条件的村民组通组公路硬化建设,破除农村公路交通瓶颈制约。据悉,镇远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里程任务为1121公里,沟通461个30户以上村民组,直接受益人口达11万余人次,其中直接受益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4万余人次,将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覆盖。

  一个跨世纪的等待,就这样,小往村民终于等来了“组组通”公路建设的福音。

  镇远县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物流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脱贫攻坚,产业带动。如今的小往寨结合自身自然条件,将规划种植花椒500余亩,种植“黄金”药材200余亩。小往寨的后山是镇远“五云四哨”中的“响古云”,这里植被茂密、古树长青,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娇羞欲滴、妩媚动人,“这里将打造成1000余亩杜鹃花基地,发展旅游业,而依靠白水河的清凉,沿河合抱之木成荫之利,这里即将打造成镇远的又一个游客心灵栖息之地。”张国发骄傲介绍到。

  小往寨村民盼星星、盼月亮,不久前终于看到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如今的小往寨就这样告别了“远在青山无人问”的历史,即将驶入历史快车道,分享交通便捷带来的“红利”。(龙飞宇 潘文华)

责任编辑:李凯莉【收藏】
上一篇:羊坪牛场坝涵洞内违规停放车辆已全部清理(图)
下一篇:镇远公安:依法查获涉嫌非法居留一名老挝籍女子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