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4 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 " 十三五 " 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 十三五 " 期间,我国学校体育体制机制的 " 四梁八柱 " 已经搭建,学校体育全方位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目前,95% 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 学校体育体制机制‘四梁八柱’已经搭建,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 会上,王登峰这样形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他介绍,总体来看," 十三五 " 期间,学校体育实现了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立德树人主渠道、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纳入全民健身计划、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 " 六纳入 ",学校体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95% 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当前,教育部开展的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包括: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 3 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近 1 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近 1500 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近 300 所、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近 2000 所、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近 800 所。
同时,学校体育师资配备、场地设施建设、运动风险防控等条件保障日益健全。" 十三五 " 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 50.2 万增加到 59.5 万,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 2 万人,年均增速 4.3%。其中,2018 年补充了 24320 名体育教师,2019 年补充 18991 名体育教师。2019 年底,全国小学、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率分别为 90.22%、93.54%,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为 95.38%、96.56%,较 " 十二五 " 期间大幅度提升。
王登峰还提到," 十三五 " 期间,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目前,教育部门已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断提升中考体育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2019 年实施 " 自主招生 " 和 2020 年实施 " 强基计划 " 的高校在招生考试中全面实施体育测试制度;并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