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镇远经济社会发展辉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7-14 15:10:2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各族人民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这个从镇远起步的自治州,风雨兼程走过了60年,取得了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辉煌成果。

  60年,岁月如梭,历程坎坷而辉煌。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有,从落后到进步……

  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远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突出实施“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镇带县、农业稳县”四大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镇远生产总值从1956年的206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609105万元,是60年前的294.8倍。

  ——财政收入从1956年的125.6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67109万元,是60年前的534倍。

  ——工业总产值从1956年的22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756617万元,是60年前的3439倍。

  ——农业总产值从1956年的320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53664万元,是60年前的47.96倍。

  ——农民人均收入从 1956年的 32.7元,增长到2015年的7006元,是60年前的214倍。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县生产总值从89亿元增加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7.0%,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

  这些辉煌数字的取得,都与历届镇远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各族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改革与转型分不开。

  打造黔东片区经济中心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是近代传统工业古驿道,也是现代工业--黔东经济开发区的所在地。自建州、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60年的努力,镇远的工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拥有了能源、冶金、化工、制造、建材、酿造、食品、加工等各类工业企业。

  进入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的伟业,镇远审时度势,制订了“工业强县战略”。2000年10月,经州人民政府批准,镇远县在青溪五里牌创建了黔东工业园区。2012年1月,贵州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省工信委将镇远黔东工业园区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工业园区)。同年,被列入省“5个100工程”、州“6个20工程”的工业园区之一。黔东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开发区距贵阳飞机场250公里,距湖南芷江机场120公里,距铜仁大兴机场100公里,通往机场道路均为高速公路;湘黔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穿境而过;区内城市主干道、产业主干道、7号路等道路工程建设完成。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镇远持续突出工业主导,园区建设成效明显。镇远以黔东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园区综合实力、基础设施、产业集聚等发生巨大变化,黔东产城一体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开发区面积由起步时期3平方公里扩建至7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28万平方米,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达20家。产业集聚发展步伐加快。区内已集聚各类企业188户,其中生产型企业61户,规模工业企业35户,贸易流通企业20户。2015年,全区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同比增长5.97%;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2亿元;工业税收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21.29%;全区从业人数为8000人,同比增长11.11%;新增2000万元以上入园企业15家。

  2015年,在贵州省经信委、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贵州省企业家协会联合组织评定的2015年双百强企业中,镇远的黔东电力公司、润达铁合金公司、贵州青酒集团三户企业成功入围“2015年贵州企业100强”,分别排名全省第73位、99位、100位,占全州100强企业的75%,其中黔东电力公司和润达铁合金公司连续3年荣获“贵州企业100强”荣誉称号;与此同时,镇远的润达铁合金公司、贵州青酒集团、贵梅冶金公司、云盛矿业公司、东立水泥厂五户企业则入围“2015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分别排全省第41位、42位、79位、82位、86位,涵盖镇远县电、冶、酒、建材四大支柱行业。
 



碧水蓝天下的黔东经济开发区贵州金奇谷酿酒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全景( 江春健 摄)
 

  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镇远的文化旅游业,起步于70年代,至今已走了37个年头。三十七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镇远文化旅游业迅速健康成长、发展壮大。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旅游业从战略和全局的地位,高度充分的发挥重要作用。镇远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使之迈出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步伐,沿着“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轨道迅跑,形成了另一个经济增长极。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下达国发(1986)108号文批准镇远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2月19日、20日分别通过新华社记者电和《人民日报》公布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元月13日,国务院公布“青龙洞古建筑群”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此后,镇远逐渐被世人熟知,来镇远游玩的游客开始逐年增多。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时期,镇远持续发挥资源优势,文化旅游带动增强。镇远古城文化旅游景区成功申报为AAAA级景区,进入全省100个重点景区中的20个示范景区之列,以古城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

  2015年,镇远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和24.9%。2016年,通过积极争取,镇远县纳入了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从此,镇远文化旅游开启“全域”模式。

  目前,镇远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和铁溪风景区等原生态自然风景名胜区;拥有青龙洞古建筑群、卫城垣、四官殿、府城垣(苗疆长城)、天后宫、古民居与“歪门邪道”等原生态文物古迹;有“和平村”旧址、周达文故居(中共镇远支部旧址)、镇远革命史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有报京“三月三”、尚寨土家族乡“八月八”唢呐节、端午龙舟文化节等民族节日。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莅临观光,深获游客好评。
 



镇远端午赛龙舟  (李安生 摄影)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休闲城市

  镇远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是云贵高原历史最长的名城,又是我国中原西通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存。道观寺庙、亭台楼阁、祠堂会馆、津桥码头、古泉古井、古巷民居等历史名胜古迹220余处。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对古城的保护历来非常重视,因此在规划“核心保护区”、“协调区”和“控制区”等三个区域后,镇远的城区不断得以延伸:城西延伸至盘龙街、大菜园;西北方向从灵角寨延伸至皮家院、文德关、山脚、小田溪,直至西山脚下;西南方向则从西门街延伸至永坡坳、东门、水泥厂,又从南门沟农贸市场延伸至五云山一大片(接铁路桥);东边则从东关延伸至五里牌、青龙洞、青龙大桥,祝圣桥方向则延伸至桥北,直达一公里。镇远县委县政府按照“保古城、建新区、拓展新区”的思路,使镇远城区得到了大发展。建州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远变得更加繁华、更加美丽。

  近年来,镇远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始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突出实施“一城两区”战略部署,在大力保护镇远古城的基础上,建设芽溪新城区和黔东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市的扩容提质。

  就全县来说,截至2015年底,镇远县年末常住人口22.97万人,城镇人口100651人,城镇化率为43.82%。2012年以来,镇远依托省“5个100工程”和州“6个20工程”的实施,以实施青溪、羊坪特色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羊场、尚寨、大地、江古、金堡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开展镇村联动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周边村寨延伸,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拉动经济增长。《镇远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把镇远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发展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和新型生态产业为主的黔东区域中心城市。规划面积544.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48.26平方公里。
 


打造乡村旅游美景  蕉溪镇猛溪村三门滩荷花开得艳 (杨通航 摄)

  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建州初期,镇远的农业生产生活工具落后,土地产出效益低,耕地靠牛力,收割靠人力、运输靠肩挑。1981年土地承包后,农民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形成了以乡镇推广站为骨干、村农技服务组织为前沿阵地、科技示范户为桥梁的农业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三结合的服务体系,增强了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截至2015年底,全县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3.3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94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1.23千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02万千瓦;完成机耕道路建设1020公顷、灌溉渠池建设覆盖面积1240公顷;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解决了3.3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0.926万立方米;交通网络加快向乡村拓展延伸,硬化通村道路180.5公里,全县建制村通硬化路达74.8%;移动通讯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流转1400公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116个,促进了该县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良好局面,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样,经过不断发展,镇远的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60年来,镇远的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粮食总产量、经济作物产量、蔬菜和水果产量、肉类总产量等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015年经济作物产量8790吨,是1956年729吨的11.06倍。而2015年肉类总产量10782吨,是1956年741吨的13.55倍。

  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发生巨大变化。建州初期,全县农业生产以简单的种粮和分散户养殖为主,种植业以种粮为主,蔬菜品种以土豆、白菜、萝卜为主,养殖业主要是传统的家庭养畜、养禽业,农业生产产出率低。改革开放以后,镇远县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面向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促进了粮食、经济作物的协调发展。按照“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抓实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两个关键,着力发展烤烟、茶叶、蔬菜、优质水果、生态畜牧业与特色养殖、中药材六大产业,强化龙头培育、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合作机制、金融服务、政策保障,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烤烟、精品水果、蔬菜产业、稻田生态种植养殖和草地生态畜牧业都在逐年高产增效、稳步推进。像氵舞阳红桃、青脆李等则获“三品一标”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成为镇远骄傲。

  现在,镇远积极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增收,一批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得到了大力扶持。值得一提的是,镇远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过去五年共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6家(其中获国家级示范社1家,州级示范社2家),资产总额10535.0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078.023万元,合作社成员1825户,带动农户8707户,实现年销售收入5998.37万元。

  农业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镇远紧紧围绕休闲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分别创建了镇远县黄桑田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示范园、镇远县江古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白杨坪精品水果示范园。中共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示范推广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举措来落实,通过文德关农业观光产业园、三门滩鱼荷示范基地、黄桑田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青溪铺田玫瑰休闲观赏示范园的示范建设,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和更快的发展。

  60年来,“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镇带县、农业稳县”四大战略就像一辆巨型四轮马车,推动着镇远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日益凸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加速推进,全县进入了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 (李安生 杨通航)
 



柏场坪农业观光产业园的李子熟了 (李安生 摄)

责任编辑:吴春缘【收藏】
上一篇:危险!车速过快面包车侧翻高速匝道(图)
下一篇:“双微达人看镇远”优秀达人出炉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