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镇远古城:千百年延续的摆渡(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5-08 09:21:0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镇远古城摆渡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延续。近日,笔者走访了古城的摆渡……

  古城摆渡的现状

  5月6日清晨,笔者走上镇远古城上北门码头。一艘渡船缓缓靠岸。船主一个箭步,跳上河岸,随即转身站定,左手紧握木浆,拉住渡船。满船的客人纷纷起身,依次走出船舱……

  简单的寒暄之后,船主周福泉大哥热情向笔者介绍:过渡成了沿河两岸居民出行的首选,十分便利,又十分环保。乘船费用只需五角,几分钟就可以过渡。一位姓刘的大姐说,她每天至少来回要有四趟,才两元钱,所用时间和打的差不多。如果打的,最少要花16元钱。



大码头渡口摆渡场景
 

  据了解,周大哥今年四十多岁,从事摆渡十几年。坚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则。寒冬酷暑,都是照常过渡,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周大哥说:“当初刚学摆渡的前两天,回去吃饭筷子都拿不稳,浑身酸痛。后来,慢慢地就习惯了。”周大哥认为,摆渡虽然辛苦,但是比较稳定,渐渐地喜欢上这项工作。每月除去渡船承包费,纯收入有四五千,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一心打算长期干下去。

  周大哥还说,古城东面还有一处大码头渡口,距离这里3里。

  延续摆渡的原因

  氵舞阳河流经属于喀斯特地貌的镇远,造就了古城“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府卫”的独特地貌。由于氵舞阳河两岸高山对峙,沿河而建的古城区道路逼狭,使城区无法扩容,街道更是无法扩宽。加之城区七万多的人口,导致城区陆路交通受限。虽然有5座大桥联通两岸,但是两岸交通仍然受阻。



上北门码头渡口摆渡场景
 

  延续摆渡,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极大的方便居民出行,而且还传承了古老的渡口文化,成为古城旅游一道既实用又亮丽的风景线。不少的外地游客到镇远旅游,争先体验了摆渡的乐趣。

  古城摆渡的历史

  周大哥介绍道,古城摆渡历史悠久。自己从小就是坐着渡船长大的。尤其在夏天,有时坐着坐着就跳进河里,洗上一个澡,让人十分清爽。当时,镇远最出名的摆渡人叫张胡子。他摆渡技术很好,一做就是几十年。那时,陆上交通运输没有现在发达,大桥也只有两座。河水没有被堵塞起来,水流急。过渡的船是木船,不仅要用木浆,还要用到竹篙。但是,他都能灵机应变,保障了每一次摆渡的顺利与安全。所以,很多人都乐意坐他摆渡的船。

  据记载,镇远水运商贸到明代最为繁荣。那时,摆渡行业最为兴盛。如今,镇远古城的摆渡仍然受人青睐,这是历史的必然,定会长期延续……(江春健)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镇远首届山地自行车赛将于5月9日举行
下一篇:镇远县氵舞阳镇财政分局出纳曾庆菊被移送司法机关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