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后,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在黎平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家住黎平翘街的王文光老人。当年红军进黎平,就是他和小伙伴们前去迎接的。
“当年红军进黎平县城,我和另外三个小伙伴到城郊的五里桥去迎接。”现今92岁的王文光说,那时他只有12岁,红军战士一看到他,就亲切叫“小鬼”,还把他扛在了肩膀上,从北门进入了黎平县城。
红军进城后,有一部分就居住在王文光家,战士们用白菜煮肉吃,开饭时,也叫他和家人过来搭伙。“红军在我家住了几天,经常送给我们大米,最后一次送了三斤。”王文光说。
王文光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有几位女红军当时在他家借宿,和王文光的母亲睡一个房间。王母把她们当最珍贵的客人,让她们睡床铺,但这些女战士不肯,坚持睡地面上。而她们起床的时候,小心翼翼,一点响声也没有。“她们的原则就是不能把我的母亲吵醒。”王文光说。
在采访中,王光文老人还展示了一个使用了几十年的老铜壶。他说,这东西不起眼,但却是他的心肝宝贝。
这个老铜壶,还有一番来历。1934年12月14日红军入城后,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会同地方工作部于17日在黎平城关荷花塘召开了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并将豪绅的粮食、被条、衣物等分发给参会群众。
王光文家分到了棉被、衣服、马灯、菜碟等物品。他的宝贝铜壶,就是在这次大会上分得的。2013年,老人把家里珍藏的马灯和菜碟无偿捐给了县文物局,铜壶他则自己留存了下来。“我还要把它传给子孙后代。”王文光说。(徐业正 杨代富)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