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天色灰蒙,飘着细雨,远处的山云遮雾绕,若隐若现。大融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第四区网格员吴继刚在例行走访串寨时,得知贫困户石学文的父亲石老列在前几天上山整荒坡种植油茶时,雨天路滑不慎摔伤,到村卫生室检查治疗,因无明显外伤被告知结合草药外敷治疗。吴继刚便亲自到石学文家中了解伤情,咨询草药类别,懂药理的他发现这种草药确实对外敷有些疗效并且在上坡验收项目时见过少许,他便约上大融村第三网格区网格员卢朝珍一起到山上采药,为贫困户寻药,当天下午,将草药送到石老列家中为其疗伤。
吴继刚为贫困户送药(右一)
“那天下点雨,路很滑,我们在山上找药的时候,吴哥差点也摔伤了,但是他比较挂念贫困户的伤势,也顾不得那么多”,网格员卢朝珍说。
“党员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19年3月底,吴继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下派机关工作人员到基层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发扬党员干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砖头精神”,到丙妹镇大融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担任第四网格区网格员。在指挥所成员交流谈心时,吴继刚说道:“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服从组织安排,要像砖头一样,受得住千锤百炼,经得住考验,顶得住压力,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都不能和组织讨价还价,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要牢记初心勇担使命。既然来到村里,就应该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群众脱贫做贡献”。
吴继刚帮助贫困户实施透风漏雨整治
上头千根线,底下一根针。上级政策对于基层民众来说都是好政策,基层干部在政策宣传和落实过程中,充当的是极为重要的打基础角色。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牢固脱贫攻坚之本。在村里脱贫攻坚事务繁忙,材料繁杂,还要对网格情况、村情况了如指掌,吴继刚从到任起,积极压实网格员工作职责,下沉到村工作,落实网格员吃住在村工作要求,对工作从来不懈怠。他谨记习近平总书记“下好基层‘绣花针’功夫,打牢脱贫攻坚工作基础,绣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画卷”的工作要求,为群众积极宣传各项优惠政策,为群众保障民生利益,把各项网格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下足“绣花针”功夫,工作就要做“尖”、做“细”,他在走访过程中,意识到群众配合工作开展和满意度等方面的不足都来源于对相关优惠政策认识不透彻;他便仔细记录群众对政策的疑惑之处,在与群众聊家常时用通俗易懂的侗话和方式解释给群众,被群众称为“政府的磁带,群众的喇叭”。
吴继刚动员群众、宣传政策(左一)
“俯首甘为孺子牛”,发挥“砖头精神”大格局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变化的是群众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不变的是“守初心、担使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吴继刚在工作中时刻体现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国家情怀,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人生格局,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作用,为群众脱贫攻坚工作谋利益。
吴继刚在任网格员以来,为了解网格情况,巩固网格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坚持每日串寨走访,实时掌握每家每户最新动态,为村指挥所提供各类精准数据。到2019年4月底,吴继刚已熟悉第四网格区61户农户家庭情况,为61户农户的156人劳动力、37位义务教育学生、11位高中以上学生、24位慢性病人、1户大病家庭、4户孤寡独居老人、3户危改、2户特困供养人员等作出详细记录,为每户特殊情况作出记录,为指挥所针对农户稳定脱贫退出制定政策和方案提供了精准有力的数据和方向;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申请助学金提供渠道;为网格人居环境工作躬体力行,带领群众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引导群众打扫规整杂物,提高群众维护卫生意识;完成自己网格工作后,还积极帮助其他网格的孤寡老人整治旧房透风漏雨,使老人住上“暖心房”。
吴继刚为贫困户解决电线问题
“吴叔工作踏实认真,为群众办事周到、亲力亲为,他很关爱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经常不耐其烦为群众办理养老、合医等业务,是我们工作的优秀榜样”,大融村驻村干部欧正燕坚定地说道。
群众生活要变好,党员干部舍得跑
“党员干部要舍得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辛苦、付出情感,把有利于群众发展的事当作分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当作家里的事,哪怕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帮助群众解决眼前的困难,给群众树牢‘为人民服务’榜样,让群众相信党和政府的力量”,吴继刚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以党员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党员干部“先舍后得、不舍难得”宝贵舍得观,体现了基层党员干部“舍得付出、舍得吃亏、舍得奉献”的工作使命感。
2019年,是大融村群众发展产业稳固脱贫成果的关键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大融村指挥所争取到千亩百香果产业基地项目,指挥所结合村情实际,紧抓“4+1”产业发展契机,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千亩百香果产业基地。
吴继刚入户开展工作(右一)
在动员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时,由于群众对产业发展政策不了解、对百香果市场前景不清晰等原因,不愿意配合土地流转工作。指挥所成立以吴继刚为首的工作小组,动员群众,做思想工作,吴继刚组织工作小组研究和制定工作宣传方案,利用侗语交流的优势,抓住与群众闲谈和上户走访时机宣传产业政策,针对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家庭,通过电话沟通、微信视频、或亲自到附近务工地点动员等方式与务工的年轻劳动力沟通和交流,在产业发展前景、土地流转优势上下足功夫,做通思想工作。通过工作组努力,大融村共计110户农户完成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通过个人协议土地完全流转和土地合作等两种方式,发展种植1500亩百香果、150亩优良蛋鸡饲养、林下养殖300亩、育苗基地50亩的产业基地,保障农户产业发展利益,实现农户在家门口务工,促进增收。
在丙妹,平凡岗位上的干部们求真务实、踏实能干,从来不缺少为群众“送药”的仁者,他们让青春在奉献中闪耀光芒;在丙妹,那些扎根基层的奔赴与守望、热血与汗水,值得被看见、被铭记;他们是扶贫干部,可能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但一定是站在我们每一位群众的身后,默默守护。(贺欣芝)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