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三穗结合换届积极探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2-06-11 16:26:20  来源:  

 

  一、背景

  2011年是省、州、县(市)、乡镇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为科学、公平、公正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三穗县以换届工作为契机,以扎实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动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在乡镇换届和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积极不断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办法,共调整18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有效解决了干部“能下”的问题,选优配强了领导班子,激发了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

  二、主要做法

  科学考核评价,明确“下”的依据。考核中改变过去传统的考察方式,首次对干部的德实行反向测评。将“不孝敬老人,家庭不和睦”、“在单位闹不团结”、“上班时间参加打麻将、扑克及其它娱乐活动,有严重赌博行为”、“不遵守工作纪律、不按时上下班”、“不敢担当,不服从指挥,办事拖拉”等5项内容纳入干部德的考核,并将测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的重要依据。对在干部“德”的反向测评中负面反映较多,经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将实行“一票否决”不予使用,对有负面反映,但调查不清的,将慎重使用。2011年,该县组织11个干部考察组分别到9个乡镇、79个县直单位进行考核,共对352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德的反向测评,有2名干部因群众反映问题查证属实且较为严重,县委对其进行了组织调整。同时,注重把换届考察与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结合起来,把领导评价与服务对象评价、干部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三年来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力求考实考深考准,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换届人选质量。

  定性定量结合,规范“下”的标准。县委在深入调查了解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8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情形:一是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大局意识;二是实绩平平、公认度不高;三是缺乏领导能力、打不开局面;四是热衷于拉关系、走门子、跑官要官;五是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六是独断专行、争权夺利、搬弄是非;七是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作风漂浮、办事不力;八是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等。在二级领导班子换届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县委全委会测评和单位干部群众测评的方式,对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全委会测评票和群众测评票各按50%权重汇总计分后,按党群系统和政府部门分别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且优秀、称职票数少于2/3的干部,不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对优秀、称职票数少于2/3或在班子中闹不团结、推进工作不力、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副职领导干部,一律进行调整处理。通过测评,对排名落后的5个部门党政正职进行了组织调整。

  充分发扬民主,拓宽“下”的渠道。在调整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考核和民主测评结果外,还广泛征求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有关领导、各乡镇党委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纪检监察、计生、审计等部门的意见,经反复沟通酝酿后,县委在把握“下”的标准和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按照“人岗相适、人岗相宜”的原则,根据测评结果、工作成效、个人专长、岗位需求确定调整方式,拓宽“下”的渠道。对能力差、不能胜任工作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对不适宜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干部,调整到专业技术岗位;对不具备现职岗位领导才能或身体条件不允许的,交流轮岗到其他合适岗位。在已调整的18名干部中,有2名领导干部因作风或能力较差被改任非领导职务,15名领导干部因履行岗位职责较差、打不开局面被交流轮岗,1名领导干部因身体条件差被调整工作职位。

  加强教育疏导,关注“下”的干部。针对被调整干部情趣低落、思想波动大等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疏导。由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和纪委有关同志分别与他们进行谈心谈话,说明调整原因,听取干部诉求,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讲政治、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问题。对个别思想滑坡、情绪不稳定的领导干部进行重点谈话,专人进行跟踪教育,帮助干部摆正心态、改进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在工作上接受、生活上关心调整的干部,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重新树立工作信心,创造新的干事创业平台,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好作用。

责任编辑:gongxiuxiang【收藏】
上一篇:粟宏生陪同北京客人参观三穗中药材种植基地
下一篇:三穗政府对3.4亿元交通项目投资开展可研工作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