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收入做“加法”。一是产业发展保增收。一方面加大产业直补力度,提高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能力,产业直补截至目前实施597户,兑现补助资金279.4万元。另一方面围绕“1+2+N”产业规划,深化推行“党社联建”、“三变五金”、“两带三全”等产业高效发展模式,2014年至今累计实施产业项目共计45个,投入资金4562.14万元,23家市场经营主体承接扶贫项目,产业效益分红全覆盖贫困户1006户179.0629万元,户均增收1779.9元;二是转移就业促增收。2018年发放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奖励补助620人62万元,2019年发放外出务工转移就业奖励补助62人6.2万元。同时,依托22个参与扶贫项目的合作社(公司),为340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发放工资544万元,户均年增收16000元;三是兜底保障强增收。针对五保、孤儿、残疾、长期患病及缺乏劳力家庭实施民政救助,累计发放城乡低保2257.9894万元,残疾人补助47.65656万元,临时救助困难户29.21万元。
整改问题做“减法”。一是加大“两不愁”、“四保障”存在问题的清零、清仓力度,靶向对准“三落实”、“三过程”,逐一攻破问题短板,确保各类问题整改落到实处;二是把问题整改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结合起来,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定期调度,打好“354+N”突出问题整改歼灭战,坚决把各类问题整改到位,为攻坚战“降压减量”,直至问题“清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三是把问题整改与增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结合起来,人民的满意程度是问题整改的唯一尺度。
落实政策做“乘法”。疫情期间,为确保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定向切脉拔除“穷根子”,变“人工输血”为“自我造血”,瓦寨镇积极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成立返岗就业农民工服务站,连轴轮贴心服务务工群众。截止目前,共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达5091人,其中省外3169人(贫困户477人),县内1707人(贫困户398人),县外省内215人(贫困户36人),组织输出605人。
定效问责做“除法”。为摘掉“穷帽子”,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瓦寨镇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构建好长效治本的定效问责机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原则,实行主要领导分片联系村、副职包村、干部包组、村干分村包片“四包责任制”,层层担当履职,尽锐出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让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侯永志)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