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叫马亚鸣,是一名贵州证监局普通干部。2019年,我根据工作安排,来到黔东南州
从江县下江镇秋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有幸成为了决战深度贫困,决胜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战员。两年以来,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与资本市场的大力帮扶下,我与秋新村群众共同见证了深度贫困地区苗族群众迈上小康路的千年之变,彻底撕下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标签。
秋新村是苗族村寨,共有248户115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509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4.03%,属深度贫困村。面对苗区民族村、资源匮乏村、基础薄弱村、软弱涣散村,我深刻感到,产业是源头活水,有了村级产业,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才有保障,村级内部治理可持续性才有根基。但是第一次群众大会提到发展产业,群众都纷纷摇头,有的离席而去,有的大声反对,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前些年秋新村曾利用集体山发展油茶、桉树等产业,群众把一部分田地也拿出来搞种植,后因技术支撑与跟踪管理缺失,导致投入了汗水和心血的群众不仅没有收获,连原本赖以为生的田地也荒废了,全年颗粒无收。产业发展的失败如同阴霾一般萦绕在群众心中久不散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随之受到重创。为此,我结合贵州省委省政府对
从江县提出的“大力发展林下鸡、食用菌、百香果、蔬菜产业”工作部署,带着村组干部一一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四处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多方论证适合本村发展的农业产业、翻山越岭寻找适合发展产业的场地、逐家逐户了解群众意愿,最终决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和“226”利益联结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情绪,我带着半年内分红的承诺,走“娘家”、跑部门、访企业,协调到产业发展资金300余万元,用3个月的时间先后完成了产业路、产业基地、电路等建设工作,一个总占地80亩,设计存栏量2万羽的林下生态鸡养殖基地建成了。
经过3个月精心管理和饲养,首批林下生态鸡顺利出栏,在资本市场主体的大力帮扶下,1.5万羽林下生态冰鲜白条鸡完成销售,合作社年产值突破120万元,净利润31 万余元,按照“226” 利益联结模式分红,村集体获得分红6 万余元,合作社获得分红资金 6 万余元,贫困户共计获得分红19 万余元,71 户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 2676 元。分红的承诺兑现了,贫困户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村支两委的信任感和发展产业的信心也随之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贫困户卫生习惯差,村内保洁员不履职不尽职的情况较为普遍,村支两委缺乏有效制度机制进行合理引导与管理,导致村寨内每条道路都遍布垃圾和牲畜粪便、每条沟渠都流着臭气熏天的污水、每个农户家中都是残破脏乱,苦于无奈,帮扶干部只能自己动手为贫困户打扫室内卫生,驻村干部只能扛着扫帚走上村内道路,甚至有的村干和村民还“要求”帮扶干部要认真打扫,否则就向来检查的工作组“检举揭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感到,扶贫不能包办代替,应当注重激发活力,只有从制度层面帮助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厘清与捋顺村支两委、公益岗位、个体农户的职责分工,压紧压实村支两委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强化村级公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发挥公益性岗位应有作用,激发群众苦干实干、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才能确保长期有效治理。为此,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助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力求填补制度空白,确保内部长期有效治理。
一是压实村支两委主体责任。给钱给物,不如建好支部,本着这一理念,我认真落实“一宣六帮”,严格基层治理“四议两公开”与“三会一课”,共召开支委会议27次,党支部会议19次,讲授主题党课6次,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开展小手拉大手、秋粮抢收、清洁风暴、特困户房屋修缮等主题党日活动6次,帮助村支两委组织生活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
二是引入成熟理念,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引入资本市场自律性监督理念,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秋新村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村内重大事项、决策流程、政策资金等方面实现内部自律性监督。
三是建立系列机制,确保环境卫生持续向好。建立《秋新村保洁员管理制度》《秋新村定期清扫与卫生评比制度》等制度,坚持“定期清扫、按月评比”,每次群众大会都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卫生模范户和卫生落后户,模范户上台领奖,落后户则表态发言,将环境卫生与个人荣誉感直接挂钩,让落后户接受全体群众监督。经过耐心细致的引导,全村群众集体表决通过了卫生费收缴机制,驻村工作队帮助采买了垃圾桶80个、垃圾清运车2台,修建垃圾焚烧池2座,建立起长期可持续的村内垃圾清运转运机制。
四是奖勤罚懒,深化内部治理体系。依托村集体经济建立《秋新村积分奖励制度》,对村民参加村里公益劳动、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好人好事行为给予加分、对破坏村级建设、拒不参加村级公益劳动、影响脱贫攻坚的村民进行减分,每年根据积分登记情况,每1 个积分等价 100 元现金或物资,村民奖励金额按照积分数总和进行确认,在
民生保障类项目实施时或当年底以现金或物资的方式统一发放,确保奖勤罚懒目标落地见效。
五是广泛动员,让群众成为“参与者”。脱贫攻坚,群众不能只当“见证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只有参与到脱贫攻坚的热潮之中,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有“志”的提升。为此,我坚持“适度帮扶、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分批发放所需材料、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方式实施整村住房保障巩固提升、排污沟渠、绿化美化、地面硬化等项目,凡是群众有能力自主实施的工程,一律不采取第三方承建的方式实施,让群众在自主建设家园的进程中领悟到“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这一真谛。最后我们惊喜的发现,收获的不仅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进步,还节省了近120万元的人工费用,这笔费用又帮助秋新村完成了整村改厨改厕工程,从此家家户户都有了卫生厕所和无烟厨房,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通过系列措施,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群众点滴改变所汇聚成为的巨大转变,同时也获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与认可。据统计,秋新村先后获评“贵州省文明村寨”“从江县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从江县人居环境示范村”“从江县优秀专业合作社”等表彰,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干部先后23次获省、州、县级表彰。
秋新村的脱贫之路上,贵州资本市场从理念到管理,从人员到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帮助,先后共有30余家资本市场主体参与到秋新村脱贫攻坚进程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因为这座连通深度贫困苗寨与资本市场的连心桥,秋新村彻底改变了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踏上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奏响了资本市场帮扶深度贫困村的芦笙乐章。我坚信,在贵州证监局的精准指导与资本市场的持续帮助下,秋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越走越宽广。(马亚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