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启蒙镇:破解精准扶贫困局,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12-20 16:49:1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启蒙镇,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曾是锦屏县贫困乡镇之一。经济发展滞后,干群关系紧张;民间积聚了众多情绪,上访事件频频发生。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形容,“在这里生活没什么盼头”。

  日前,当再次来到这里,却不禁惊叹于其风清气正和经济繁荣。老百姓津津乐道如今的干部是如何深入乡村与农民交流,帮助穷困群体的,干部们则不断地表示深入乡村农户之中对自身心灵的净化以及对开展基层工作的启发。

  这一切,皆源于启蒙镇探索的“走村串户”工作法。事情的开始并不复杂,为了能够让启蒙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启蒙镇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走基层、解民忧、促发展、奔小康”活动,并以“一张民情连心卡、一个驻村工作队、一本民情日记本、一个电子信息台账”的“四个一”为载体,逐步摸索形成了“镇干部、村干部、党员、乡贤、启蒙好人”五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架构,使乡村秩序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重建。

  “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是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巨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启蒙镇的实践与探索,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党组织作用弱化、党员干部教育虚化、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难题,为转型时期农村党建工作和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的良好样本。”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吴定泽告诉记者。

  从“四个一”的实践到“五位一体”格局的形成,启蒙镇充分调动乡村一切力量,精心编织了一个乡村治理的立体网络,使处于转型时期原本混乱的乡村秩序迅速得以恢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虽然解决温饱问题,却让农民在小康路上步履蹒跚;从原先兄弟七八个在一起,到现在的一个个小家庭,乡村更加呈现出原子化的特征;贫富分化也在村民之间不断加剧,大部分人都在为赚更多的钱而努力,一些困难家庭却陷入贫穷的泥淖不能自拔;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问题更加突出。加之撤并村之后,村干部的人数相对之前更加减少,也使得乡村治理举步维艰。

  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在前期带着干部进村走访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不断加深对当地乡村经济结构、社会环境的认知,认为不转变不足以适应新的形势,开展“走千家、进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大力实施“四个一”,把全镇6000多户村民包挂到151名机关干部中,每人一块“责任田”,要求机关干部给每户居民发放民情连心卡,写好民情日记,一线服务,建立了电子信息台账。

  启蒙镇地茶村村民杨再国从钱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卡片给记者看:“这是政府发的连心卡,每家每户都有,上面有镇党委书记的电话。”这位在当地有名的上访“专业户”,如今却彻底改了行,承包起了工程项目。

  杨再国手中的卡片便是启蒙镇领导干部给群众发放的“民情连心卡”,卡的正面印着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背面印着这样几句话“您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您有哪些社情民意需要反映,您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与我联系。”有了这么一张卡,群众遇到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求助,对于老弱病残来说更是方便,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就有干部上门服务,真正实现困难有人帮,疑惑有人解。

  “一卡”架起了党群干群联系的桥梁,“一队”则把服务直接送到农民家门口。启蒙镇一些村远离集镇,许多家庭只有老人留守,村民办事很不方便。驻村工作队进驻各村进行现场办公,使群众办事从“跑政府”变成“政府跑”。

  “一卡”“一队”联系了群众,方便了群众,“一记”则让干部们不但将社情民意记录在案,更了然于心。启蒙镇要求镇全体干部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记录走访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遇到的困难和帮扶的办法,以及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结束后,不但要及时撰写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还要形成调研报告提交镇党委。

  在启蒙镇党委书记办公室,党委书记王建元打开电脑,一个囊括了全镇农户信息的台账立马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便是“四个一”中的“电子信息台账”。随时点开,便能看到关于一家农户的详细情况:家里有几口人,经济状况如何,靠什么能把这户人家的工作做好?在民情日记栏里,干部哪天去走访的,跟农户交流了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

  王建元告诉记者,启蒙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管理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民情信息动态管理服务系统。网络平台具备数据管理、工作跟踪、网络传输、监督评估等功能,设有法律政策、民情简报、活动新闻、办理反馈等模块,将全镇6000多户农民的基本信息数据化。全镇151名机关干部每人拥有一个独立网络账号,在充分走访的基础上建立所联系村民基本情况电子档案,上传工作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并可通过平台就走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求助,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三年来,在这一台账上,启蒙镇干部共写下了近10万篇民情日记。正是通过这种形式的精准对接,启蒙老百姓近三年来反映的1827件问题中,已经有1530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显然不是机关干部走下去、发张卡记记民情日记这么简单。镇干部下乡过程中发现村干部人熟事儿熟,处理矛盾比镇干部相对容易,于是,启蒙镇便把全镇所有的村干部纳入乡村治理体系中,每名村干部和镇干部配对包挂农户。

  在村镇干部包村挂户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和村里那些普通党员相比,村干部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往往积累了很多矛盾,尤其是过去参与过计划生育的村干部,所以启蒙党委政府又想到把村里的普通党员动员起来,让每一个普通党员都发挥作用,每人负责联系周边农户10到12户。

  “镇干部、村干部、党员都解决不了的,农村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群,当地乡贤,就是张罗事儿的人。”王建元说,“我们启蒙有500余个乡贤,群众对他们非常信任,谁家办个红白喜事都找他们,家庭小矛盾、邻里小纠纷也找他们,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选择那些辈分长、经验足、德高望重的人物,将乡村乡贤纳入培训和管理范围,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记者在八里村看到了一位乡贤写下的部分调解笔记,可以看出农村的事情是如何无一例外地被涵盖在里面的:

  2016年6月3日,关于八里两村民宅基地纠纷问题,经村委会及乡贤多方协调,现正在调查中,力图达成共识;

  2016年6月12日,某村民因其4名子女赡养老人问题多次发生争议,现经协调,该出粮的出粮,该出钱的出钱,现已达成共识;

  2016年6月14日,由于连日普降大雨,村内多处积水,有的排水困难,造成村民之间出现排水摩擦,经协调已解决;

  ……

  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坚持不懈,不断完善,启蒙镇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乡村经济、社会情况的乡村治理组织构架。这套组织架构涵盖了影响农村社会最关键的几个因素,即乡镇干部、村干部、党员和乡贤。如今,这一乡村治理架构又有了新的发展,即“启蒙好人”,镇党委政府鼓励每一个启蒙人都要争做“启蒙好人”……凡是乡村能够调动的积极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化解乡村社会不断发生的各类矛盾与纠纷,从而实现了乡村社会治理全覆盖的目标。

  “五个层次,五种角色,各有优点和不足,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使得启蒙这样一个矛盾镇的乡村社会能够迅速纳入一张精心编织的立体治理网络之中。这种充分调动乡村一切力量的治理模式,有利于冲破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使处于转型时期原本混乱的乡村秩序迅速得以恢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之浩说。

  从“宗旨”意识的回归,到“组织”力量的凝聚,在启蒙的乡村治理网络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干部成了乡风转变的“水引子”,从而使启蒙镇的乡村治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启蒙镇对干部下村有着严格并且明确的要求:女同志不许穿金戴银;跟老百姓讲话要有礼貌,不能摆架子;农民家里有什么碗喝什么茶,自己不能带茶杯;进村入户不能开车,只能步行等等。

  在这种氛围之下,启蒙镇的干部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工作职能的转变,并且逐步“动”起来。每个人都在考虑分到自己头上的包挂农户的情况,忙着跟村干部联系,讨论如何到户里去做走访工作。镇干部吴高杰在走访中发现村民杨正道老两口生活困难,仍然住着危房,就及时向镇党委反映,从县里协调了专项资金,帮助老人建起了新房。

  八里村村民杨通平是一名党员,自己开了一个黑毛猪养殖场,并联系了十几户农民。记者问他:“你认为该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杨通平回答说:“我觉得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了,我就必须去帮助他。”

  一名农村普通党员,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共产党员宗旨意识的回归。

  从2016年开始,每年启蒙镇都要召集全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目的就是让党员牢记当初的誓言,牢记自己的信仰,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红楼村五姓庄自然村一位党员就告诉记者,村民有事来找帮忙,自己再忙也得把活丢下帮他,“因为你是党员,他找你证明他相信你,你不去他会对你失去信心,也就是对党失去信心。”

  在启蒙,每月1号要定期召开党员会。这一天的早上9点钟,启蒙22个村支部所有在家的党员都要到村部开会,雷打不动。会议内容主要包括3项:第一,学习文件,当前正在开展“两学一做”,重温党章,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第二,支部向党员汇报上个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第三,讨论这个月该干什么,布置任务。

  镇党委副书记龙见浈介绍说:“定期召开党员会是当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先锋意识,使基层党组织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在农村各项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丁达村党支部书记龙章泽告诉记者:“党员不学习,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怎么能指望他们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现在通过定期过组织生活,每个党员都明白自己啥事不能跟老百姓比,应该起带头作用。”

  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回归了,干部的一举一动不但让百姓看在眼里,而且渐渐让他们打心眼里佩服。就在“走村串户”开展的第二年,为了美化镇里的环境,为启蒙脱贫攻坚打基础,有一天启蒙镇在家的干部全部到集镇公路边上整治乱堆乱放和垃圾清理,谁也没通知,却自愿来了上千名出义务工的群众。

  “也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到底干得怎么样。”王建元说,“出发之前我就跟大家说,如果老百姓都站在旁边看,那证明咱们的工作还没做到位。可是那一天,老百姓放着地里的农活、家里的生意不做,带着工具和我们一起干,那场面让你感动不?上千人啊。”

  从“不爱搭理你”到“老远就喊你”,干部感觉群众工作好做了,群众感觉干部作风转变了,干群重建信任关系,社会重拾向善之风

  脚上的泥土有多厚,跟群众的感情就有多深。从“四个一”到“五位一体”,启蒙镇的干部们放下架子,抹开面子,俯下身子,走村串户,把基层的很多矛盾化解在了萌芽之中。(杨振平)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采用跟踪、喷油漆、殴打等手段暴力讨债,锦屏一恶势力犯罪集团受审!
下一篇:锦屏县人民法院对黑恶势力打财断血 绝不手软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