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一个边远侗寨的华丽蜕变——黎平县蒲洞村发展见闻系列报道之一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2-16 16:23:16  来源:黔东南日报  


 
 

  ○黔东南日报记者 吴会武 杨勇 杨光能 通讯员 杨理显 那志奎

  编者按:

  2015年2月13日,李克强总理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莅临黎平县蒲洞村视察、慰问困难群众,总理与蒲洞村民约定——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时间过去一年,李克强总理视察蒲洞村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但该村的变化已令人惊喜:房子变新了,村寨变美了,生活变好了。

  值此李克强总理视察蒲洞村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迎着新春佳节的喜气,于2月12日至14日,再次来到蒲洞村。踏访山乡侗寨,倾听村民心声,观察记录一年来发生在这片沃土上的显著变化;感受蒲洞村在迈步全面小康征程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展示蒲洞村民鼓起劲来、弯下腰来、携起手来,积极打造精准扶贫示范村、乡村旅游创新村、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2016年2月13日,正月初六。这一天,正好是李克强总理视察蒲洞村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这个边远的侗寨,处处锣鼓喧天、歌声阵阵,村子的快速发展让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倍增,细数过去一年的变化,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时间就像一把精美的刻刀,短短一年里,就让蒲洞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一类贫困村发生了蜕变:房子变新了,村寨变美了,生活变好了。村寨里的每一栋新房,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戏台、花桥和鼓楼,都是这一年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好生活方才起步 甜日子还在后头”,在村民吴发才的新家大门口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过去破破烂烂的危房,被改造成砖混结构的新房。看到自家的变化,吴发才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他说:去年2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与蒲洞村民有过约定——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现在,蒲洞村像吴发才家这样,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已达200多户。短短一年的时间,村民们亲眼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鳞次栉比的灰白小楼,已代替了破旧低矮的小木屋;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石板路。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就算是春节里,蒲洞村也不再闲着。大排练的歌声萦绕山谷,大建设的气息扑面而来,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鼓楼下,一群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正在规划新的一年村里基础设施如何建设;卡房里,老人们正在谈论怎样装扮自家的新房……

  这几天,村民林永奎没有闲着,他利用春节难得的晴好天气,修好了自家的化粪池。他说:“再过两天,我们蒲洞就举办感恩节了。如果客人来了,让他们去上茅厕,那就丢我们蒲洞的丑啦。”

  蒲洞在对全村200余户民房进行危房改造的同时,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灶、改圈和房屋周边庭院环境卫生整治。“政府对改厨、改厕、改灶、改圈都有补助,这样既改善了卫生、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群众,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目前,已经拆除乱搭乱建猪牛圈、厕所150个。”蒲洞村主任吴远荣说。

  点上整治是基础,面上改观是目标。

  为确保村容寨貌整治成果,村里正在建设两处集中圈养区。村里需要养猪、养牛的家庭,只要到村里去登记,就可以在集中圈养区里分得牛圈和猪圈来进行养殖。蒲洞村还通过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和集中修建公厕的方式,彻底清理露天粪坑,并实行了“村集体主导、村干包保、保洁员负责、农户分区包干”的常态保洁制度,保持村庄洁净。

  一年来,黎平县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加快蒲洞村水、电、路、房、寨、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210栋房子实施了危房改造,对121户家庭人口多、住房紧张又无宅基地的村民,在规划的新区进行建房。对80户申请生态移民搬迁的群众,通过生态移民政策搬迁到县城居住。截至目前,新寨门、戏台和三座花桥已经建成,4G网络开通到了村里,鼓楼、卡房、粮仓等传统建筑已完成维修,寨内停车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完工,小学校园维修改造已完成,村卫生室扩建工程已经完工。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新蒲洞,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外,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蒲洞加快了绿化家园行动。目前,新建花坛20座,在房前屋后等空地栽植红豆杉、楠木、桂花、桃、李、杨梅等苗木共计7652株。种植紫薇、木槿、山茶花、紫玉兰等共计1200余株。发动群众在学校、房前屋后、寨内、寨头、公路沿线等地种植杉树苗、大桂花树、红豆杉、楠木、紫玉兰等44140株。

  时隔半年,在四川上大学的吴浩放寒假回家。他发现,现在的蒲洞与他记忆中的蒲洞已经大不一样。记忆中的家乡,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这是新建的花桥,以前只是一根木头搭过去,走起来非常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天,非常滑,很危险,现在新的花桥建起来了,又大又宽,漂亮极了。”吴浩指着新建成的花桥兴高采烈地说。

  贫困户林宪平,随着总理的慰问而成为备受大家关注的人物。

  现在,他的老房已经被征用,作为建设村史馆永久使用。今年春节,他已经搬进了新家。跟以前那个嘎嘎作响的危房相比,林宪平的新房不仅漂亮、干净,房屋厨房、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等房屋装修好了,我准备在这里搞个民居旅馆,招待游客。以后我自己当老板,不用再出去打工了。”看着自己的新居,林宪平有了自己的打算。“我们不但住上了好房子,村里还建成了休闲娱乐中心,还有一些纪念性的场所。这些都是我们蒲洞的宝贝,是留给未来的文化符号。”在贵师大读研究生的吴金玲回到家后,看到建设中的新蒲洞以及即将完工的村史博物馆,激动地说。

  如今的蒲洞,房屋改造成了小别墅,路边空地摇身变成了花坛庭院,精致华丽的鼓楼、花桥拔地而起,行走在蒲洞村里的小康路上,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蒲洞,这个过去偏僻落后、脏乱差的村庄,仅用一年的时间,便给人以惊喜,实现了华丽蜕变。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黎平县肇兴侗寨祭祀“萨玛”(组图)
下一篇:2016黎平首届洪州侗族琵琶歌调演开幕(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