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一项绿色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雷山县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综述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20-05-29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这是一块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它就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岭主峰雷公山在境内而得名, 素有“苗疆圣地”之称和“茶乡”之誉的雷山县。

  雷山好,好就好在位于县内雷公山在2.5亿年前从海洋逐步升高,形成的山地与森林气候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地含有的大量微量原素和多雨湿润有着密切的联系。全县林地面积占县总面积的 19.0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雷山县跨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土四个土带,含7个土类,33个土属,77个土种。雷公山,这座原始的森林王国,现今地球上的四大物种基因库,孕育的动植物高达3100多种,构筑的大小河流216条,成为清水江、都柳江两大分水岭,将南北隔开,形成两大不同的气候带。受南北气流和季风交汇的影响,加上空气质量与气候的巨大调节作用,雷山境内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4-15℃,无霜期达282天以上,土地的温暖湿润为各种生物,特别是茶叶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由于它的美丽与神秘,所以雷山出好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大手笔带来大变化

  近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时度势,立足于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发展定位上,坚持现特显优,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按照“一业带三产”(旅游业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全力打造“全国旅游名县、贵州茶叶大县”两张名片,始终坚持“扩基地、抓管理、树品牌、拓市场”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基地标准化、服务社会化、效应品牌化、运营产业化的新型茶产业发展之路。以绿色和有机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打生态牌,走绿色路,进贡品市场,做外贸出口等,在茶园提质改造、扩大种植规模、实施茶旅文化等方面着力,全面提升我县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茶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茶产业已成为该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成千上万的农户通过种茶、采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茶产业也成为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引擎”。

  目前,全县的茶产业实现了六个突破:一是雷山银球茶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二是获得六项金奖,雷山银球茶分别在2013年世界绿茶评比和2014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在2015年贵州首届春茶斗茶大赛中荣膺绿茶类金奖茶王,荣获2015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7年,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好茶”评比金奖,2018年,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评比金奖;三是获得四项称号,雷山县被评为“中国茶文化之乡”和“贵州十大茶旅目的地”、雷山银球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2016年雷山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被“国家重点产茶县”称号;四是先后被多家机构选定为专用茶;五是雷山县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被列为全省32个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之一;六是雷山县茶叶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雷山县现有茶园面积16.24万亩,茶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龙井中小叶、安吉白茶等。目前全县茶园可采摘面积13.05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8个乡(镇)132个村,全县茶农达1.8万户7.8万余人。全县注册茶叶企业156家,获得SC认证生产茶企25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7家,有茶叶检测机构2家,有清洁化生产线15条,全县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职称人员135人。

  2020年全县茶产量截至到5月14日,已收购茶青5144吨,完成茶产品产量1286吨,产值3.34亿,综合产值3.95亿。雷山县的企业生产加工茶产品主要以中高端为主,其它为辅,绿茶为主,红茶为辅,春茶为主,夏秋茶为辅。

  雷山茶叶源远流长

  雷山自古以来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从300年前的灌木茶、地方特有的腾茶到民间俗称的大窝茶,从灌木茶的移栽到现在的人工培植,无不反映雷山茶叶渊源的历史。地处雷公山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2万亩的原始森林形成的森林气候给雷山茶业提供了无尽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根据《雷山县志》记载:雷山地区苗族的迁入时间,按民间世系推算,最早的已有一千八百年。《苗族史诗·溯河西迁》说:喜鹊飞到七重高峰上,望见西山茶树青,西方山山茶叶。以上史料记载说明,雷公山区远古时代就有野生茶树的存在。因此,南北朝之后雷山苗族开始种植茶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雷公山区处于原始林区,交通闭塞,实行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种茶只不过是自种自饮。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久远的苗族同胞把茶树称为“斗吉”,把茶叶称为“吉”。根据苗族的译意为万物中的一种植物名或“栽种”之意。

  雷山县的古茶树历史悠久,并伴随雷山苗族先民的发展而构成了雷山苗族茶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通常是以大碗茶接待客人,遇见客人路过自家门口时,通常召唤“来家喝一碗茶再走”。苗族烹茶为煮菜,用砂罐煮,用碗喝,体现“大肚量”、“大方大气”。苗族视喝茶人为“官人”、“富贵人”,通常说“当官的人才喝茶”,之意是以茶敬贵人、敬官人。所以,古代茶产品主要是用来进贡上层人物。据老一辈人传说,雷山茶叶早在清朝雍正年间作为贡茶连续三年进贡朝廷,虽已无从考证,但试想雷山茶叶在距今300多年前的君王杯中徐徐舒舞,犹如绿云翻滚,恰似天女散花,清香于浓郁扑鼻,依山览景而独饮,怎不馨人心扉,喝一杯,余香悠长,沁人心脾,尽享【道处清风自然来,不羡仙人做茶人】之宁静致远,何不视为一种浪漫。

  虽然我们无从考证数百年前是谁在雷山这片净土上发现第一棵野生灌木茶,也不知是那位故人进行过移栽、培植,但银球茶的诞生和取得的成就,算是对先人们再好不过的报答了。

  名扬天下的银球茶

  1982年,毛克翕和加工技术人员在加工茶叶过程中,发现芽叶自然粘合形成大小不同的圆体小茶球。球体紧结,表面呈光亮,这种小茶球烘干后,茶球形状圆紧,似如乒乓球。如何定茶名,受我国“乒乓”外交政策和苗族银饰的启迪,将茶球命名为“银球茶”。茶球以形状而得名,既形象,又丰富茶形内涵,是我国炒青绿茶加工工艺技术的独创。

  “银球茶”商标的设计。利用“银球”字体作产品商标,设计独具匠心,巧妙地把“银球”二字的结构合并组成图形球体,合二为一,并且在“银球”原题标识下用一个椭圆盘形撑起,视若一只乒乓球拍托举着银球茶。它形似乒乓球,希望银球茶能像中国乒乓球一样,永胜不败。

  我国茶叶分为六大类,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银球茶”属于绿茶,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银球茶因其工艺和造形独特,为我国绿茶加工工艺之首创,填补了我国特型绿茶的空缺。这种茶叶一经冲泡,形若金菊开放、又似落地生花,极具美感。加之色泽明亮,持久清香,醇厚回甜,让人欲罢不能。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传来化验结果,更是让人称奇,茶叶含硒量超过普通茶叶的15倍,从此“银球茶”更是声名远播,成了人们养身,健体和预防癌症的饮中上品。

  从1982年4月第一颗“银球茶”在贵州雷山诞生,到1988年从北京捧回“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之后连续获得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优茶金奖的时候,银球茶早就已成为发达国家上流社会备受欢迎的饮中珍品,成为中办、国办、中国政协和中央八大民主党派专用接待茶,被外交部指定为馈赠礼品,远涉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雷山银球茶系采用高负氧离子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茶园的优质鲜叶为原料,银球茶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的优质茶青为原料,通过茶青选料→杀青→揉捻→回炒→检块(筛末)→造型→烘烤→挥锅→检验等工序精制而成。球体干重2克,直径16—18毫米,圆紧光润,不破损,表面油润,银灰墨绿。泡后汤色翠绿明亮、栗香回甘、叶芽嫩匀、完整鲜活。银球茶每杯使用一颗,用150毫升80℃沸水冲泡5分钟,球体徐徐舒展,宛如茶苞绽放、芙蓉领首,杯中芽叶显露于底。品尝滋味,令人心旷神怡,雅趣无穷。茶叶具有叶肉肥硕、耐于冲泡、清香味醇、汤色黄绿明亮等特点,内含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以及微量元素硒、锌等,其中含硒量0.066-2.02毫克/克,锌0.041-0.054毫克/克;氨基酸6.94%、咖啡碱4.09%、茶多酚31.63%,水浸出物为46.03%。1988年成功研制出雷公山银球茶,该茶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优质茶青鲜叶为原料,经高温杀青炒制产生的果胶汁的粘合作用,搓揉而成。

  1988年雷公山银球茶生产工艺获得国家专利;1988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鹤杯奖; 200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贵州名牌产品”; 2002年荣获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会金奖;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特型名茶”;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贵州十大名茶”和入选“多彩贵州百强品牌”;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获“中国名茶”金奖; 2011年中国上海茶博会被评为“中国名茶”特别金奖;2014年雷山银球茶”在浙江宁波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全国名优绿茶“中绿杯”活动评比中荣获金奖。2015年,“雷山银球茶” 获地理标志产品,荣获贵州省春茶斗茶赛全省绿茶类金奖、银奖、和铜奖,“雷山银球茶”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在“第六届年会暨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中,“雷山银球茶”被指定大会的唯一用茶和馈赠品,并获得“全球商报联盟推介示范企业”;2015年10月,雷山县茶叶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增加了四家企业的出口备案。

  据悉,雷山银球茶有四大功效:

  一是具有抗癌症的功效。其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要多于其他茶类。茶多酚能抑制细菌的发展,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起到抗癌症的功效,对防止癌症有很大的功效。

  二是具有抗衰老的功效。科学研究表明,雷公山银球茶和清明茶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达到抗衰老的功效。

  三是具有抑制心血管疾病、细菌和有抗菌和杀菌的功效。其所含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起到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四是具有提神的功效。因含有较多的咖啡碱,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进思维、提高效率的功能。因此,饮茶后能破睡、提神、去烦、解除疲倦、清醒头脑、增进思维,能显著地提高口头答辩能力及数学思维的反应。

  美不胜收的雷山绿茶

  雷山绿茶除了银球茶之外,还有雷公山清明茶和雷公山云雾茶等,雷公山清明茶,均选用高负氧离子区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茶园优质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加工。“清明茶”因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耐于冲泡,多种利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均达到和超过国家标准,内在品质极佳,分别被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茶叶分会等单位授予“贵州省名优茶”称号。

  雷山茶叶让千万农民脱贫致富

  五月初夏,行走在雷公山腹地的雷山县,白云悠悠,天朗气清。时令虽已过小满,但在连绵成片的茶园里,依然可见采茶工忙碌着采茶的身影,茶青交易市场也很活跃,总有茶企会到茶山收购茶青。

  截止目前,雷山县已完成茶青收购5144吨、茶产品产量1286吨,产值达3.34亿,综合产值为3.95亿。茶叶产业已成为该县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现在是夏茶采摘时期,价格没有春茶贵,但平均一天能采十七八斤,也有一百多块的零用。”走进雷山县望丰乡境内的茶叶基地,采茶工杨秀兰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采摘一个多星期了。

  行走于一垄垄茶树之间,灵巧的指尖在芽丛中上下飞舞,勾勒出夏日采茶的热闹图景。在雷山成千上万的茶农中,杨秀兰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相对于杨秀兰而言,雷山茶产业带动致富更多的是靠种茶叶致富的农民,余大春就是其中一位。余大春是交腊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个敢闯敢拼的致富能人,一个敢作敢为的乡镇人大代表。

  20世纪90年代,余大春嫁到交腊村后,看到村里路不通,也没有产业,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时候生活很老火啊,饭不够吃,吃杂粮,来了2年后,才吃上白米饭。”回想起曾经的苦日子,余大春不禁感叹。

  “不行,要变!来了就要想办法做点事情,那样才能生活下去。”余大春暗暗下决心,于是开始摸索致富门路,除了在县城内开客运车养家糊口,还种起了100多亩茶叶,从此与一片叶子“打交道”。

  高山出好茶。交腊苗寨,是一个深居雷公山腹地的苗族村寨,山水相依,悬瀑飞舞,流水如帛,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常年云雾缭绕,无工业污染,是出好绿茶的地方。

  2013年,交腊村种植的茶叶进入采收期,但是却没有一家合作社或加工厂对全村茶叶生产进行指导,茶叶丰收却不增收。看到这情况后,余大春便有了在村里做一个小厂进行茶叶加工的念头。 

  2013年4月,在雷山县茶叶局的组织下,余大春到贵州省贵定县学习茶叶加工后,坚定了“办加工厂”的念头。余大春通过贷款筹资,开始对自家楼下进行简易装修,并购买了茶叶加工机械设备。

  想起来容易做起难。“说起来真的是困难重重,最主要的是路不通,加工茶叶的设备都是请父老乡亲们抬进家的……”余大春说,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和准备,2014年,茶叶加工厂终于开始生产了。

  加工厂投产后,余大春开始在本村、高岩等附近村寨收购茶青,加工茶青。除了收购茶叶、加工,余大春还要带着茶叶到雷山县城去卖、去推销、找销路。

  为了打好交腊茶叶品牌,将交腊的好茶叶带出深山,2014年11月,余大春登记注册了“雷山县雾生茶叶加工厂”。

  由于刚刚学习加工茶叶,技术掌握不到家,经验不够丰富,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不够好,口感不太好,价格提不上来。2014年,余大春亏损了,本回不了,还倒贴资金进去。

  “我都不想做了,压力大,很崩溃。”遇到挫折,余大春想过放弃。

  “我们村那么多茶叶,政府来发动大家发展茶叶产业,既然我们家承担下来了,就坚持下去,你能行的!”余大春的丈夫杨胜能时常鼓励她。

  余大春告诉记者,她的成功离不开丈夫杨胜能的支持,杨胜能在邻村当小学老师,有知识文化,给了她很大的精神鼓励。

  2015年,余大春把客运车卖了,专心做茶叶。第二年,余大春终于得到了收益,尝到了甜头。

  2016年,余大春的茶叶加工厂逐渐走上正轨,赚了一万块。

  为了将自己加工的茶叶买出去更多,让更多的人喝到交腊绿茶,2018年,余大春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租了一商铺售卖自己加工生产的茶叶,推销交腊绿茶,并取得了“交腊茶乡”商标。

  2019年,余大春的茶叶加工更上一层楼。全年产值20万,创收15万元,净挣6万元。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能因茶致富,余大春手把手教村民管护茶园,传授种茶经验。2019年余大春被雷山县县人民政府认定为“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雷公山绿茶传统加工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余大春这个人很勤劳很能干,自己做产业也吃得苦。她是一个敢想敢做的女人,很敬佩她。”交腊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广对记者说道。

  2020年,春节刚刚结束,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余大春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白天请人采摘茶叶,傍晚收购茶青,晚上加工。

  自春茶开采以来,余大春的茶叶加工厂已收购茶青1.2吨,兑现茶青收购款5万余元,带动44户农户户均增收1100元以上。

  除此之外,还雇请农户“以工代训”培养村民进行茶叶加工。截止目前,雷山县雾生茶叶加工厂共雇请24人,其中贫困户18人,支付工资5000余元。

  “我之前种了15亩,但没有管理好就荒了,后来大春在村里收购,我有了热情,开始把茶园管理起来。今年茶叶受到天气影响,只有四五千的收益。考虑我家是贫困户,大春又扶我们一把,请我去捏银球茶,有工钱可挣。”交腊村村民杨胜荣说。

  “今年,我们除了生产银球、毛峰、清明外,还研发出红茶新产品——黔球红,这款球形红茶,造型美观,香气浓,口感好。预计产值在25万元左右,能够帮助村里50多户村民实现增收。”余大春说。

  如今,余大春除了管理好自己家的茶叶,还带动了交腊、高岩等村发展茶叶种植3000余亩。

  “我虽然累点,但是能够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也值了。”余大春补充道,下一步准备扩大厂房,继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用好家乡“半亩茶”。 

  余大春,这枝深山里绽放的铿锵玫瑰,用她的智慧和勤劳,让村民一起致富,让家乡茶走出大山!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