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一个在圆的致富梦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6-06-2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邓迎香(右)和村民击掌庆祝麻怀隧道贯通
 

  罗甸“女愚公”邓迎香率领村民劈山凿洞打通脱贫之路,让麻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春三月,地处黔南的罗甸县繁花似锦,而该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的春色,更加引人关注,让人感觉幸福。这一切,只因贵州榜样、罗甸“女愚公”邓迎香率领村民劈山凿洞打通脱贫之路,不断地实现村强民富,麻怀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选好富民产业让致富美梦成真

  “修路,就是为了村子富起来!”邓迎香虽然不识字,但多年的打工经历、以及多次的外出学习、参观等,眼界开阔,学习了不少新东西。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邓迎香听得最多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而麻怀隧道未通之前的场景,让她更加明白通路的重要性。这也是她为何不顾一切也要打通麻怀隧道的原因。

  “路不通,麻怀村可能永远都是贫困落后状况。”邓迎香说。而今,她想得最多的已经变成了如何选好富民产业,让村民快速致富。

  通过麻怀隧道的村口,已经种植的甜玉米已经破土而出。村民邓鹏说:“去年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回来了。选个好产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就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原来,一直以来,因受困于村里交通被大山阻隔,家庭又比较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邓鹏在初中时就辍学打工。一走就是20多年,当初的少年已经为人之父。家里的老人已经行动不便更需要照顾。

  “回家,一直是我心里的梦,我坚信家乡不会一直都贫困……”邓鹏说,多年的打工经历,游走在各个省份、城市之间。虽然说挣钱不少却始终居无定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认识到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回乡创业才是最终的选择。

  路通了,回家创业的条件成熟了。不管是种植水果、蔬菜、玉米,还是养殖猪牛、鸡鸭,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村民都和邓鹏的想法一样。

  村民们的想法,也正和邓迎春的思路不谋而合。

  那么,该好如何选择和分配好相关的产业呢?

  邓迎香的做法是分组按情况进行选择。多少户人家种植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哪些人种果树,开发乡村旅游;哪些家庭适应养殖猪牛、鸡鸭,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和规划。

  “这样不会让大家跟风,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也适全村里的产业发展结构。”邓迎香说。

  目前,全村规划的四个生猪养殖场也一齐动工,养鱼养蜂,铁皮石斛和岩黄莲两大中药材种植项目还在不断扩大种植……

  这一切都只为到2018年,全村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杜绝文盲再现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我不识字,都是老公帮我写……”说起这些,邓迎春对自己没有文化感觉很难过。对此,她从不掩饰。原来,村里和她年龄相仿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是文盲和半点文盲。

  “自己没有文化,想写写不了……”邓迎香说,她不止一次背着村里的公章到县城,找熟悉的人帮忙写修建隧道的拨款申请和专题报告,写好后再盖上公章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

  “我要让村里从我们这代人开始,从此不再有一个文盲出现!”邓迎香说。

  从邓迎香1991年嫁到麻怀村开始,孩子们上学的苦一直是她心里的痛。

  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每天翻山去学校,一个来回就要4个多小时,疲惫不堪的孩子们上课时直打瞌睡,学习的成绩可想而知。

  没上过学的邓迎香深知,只能让村里的孩子不断走出大山,才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4年初,邓迎香和其他十几个村民一起成立了草根助学基金会,为需要资助的学生和有捐助意愿的人士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在爱心帮助下安心求学。

  今年春节,在村里组织文体活动中,邓迎香专门给村里的15名大学生每人发200元奖金,并颁发奖状以示鼓励。现就读于遵义师范学院大二的曹太敏,说起当时得领奖时情景,依旧自豪不已。

  “如果不是邓阿姨一直劝说乡亲们好好教育孩子读书,也许我早就外出打工了。更别说成为了村里的大学生代表了……”

  村民袁某和爱人一直在外打工,其女儿小红(化名)就一直在县某中学寄读。由于家庭疏于管理,女儿情绪出现波动。邓迎春就经常打电话给袁某夫妇进行劝说,让他们不要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要把女儿的学习和管教放在第一位,不然将后悔莫及,挣再多的钱也没用。

  现在,袁某夫妇回家创业,也加强了女儿的教育管理,小红已经安心求学。多年以来,为了村里的小孩子上学,邓迎香没少操心。而麻怀村的小孩入学率,一直都是100%。

  此外,麻怀村的“农家书屋”的书架和全部书籍都已全部到位,村民已经可前往阅读和借阅……

  安居创业村民们要把麻怀打造成“世外桃源”

  在麻怀隧道口,有一棵碗口大小的藤蔓在一片乱石中,藤蔓顽强地生长着,枝叶繁茂……

  走过200多米的麻怀隧道之后,眼前一片迷人风景。

  山青、水绿、地平、天蓝,村庄道路交错,牛马正静静地吃草地,偶有成片油菜花开得正欢。房前屋后,梨花、桃花、李花枝头怒放。村民们正在地里劳作,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让人不由想起,这似乎就是《桃花源记》里那千百年来让人向往和追求的世外桃源。

  事实上,邓迎香和村民们一起,正在全力打造一个可与世外桃源相媲美与全新麻怀村。按照村里的发展规划和地理位置及气候,将在村里所有的山脚和半山以下种植桃、梨和李子等果树,发展水果产业,同时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

  “那时欢迎你们常来,花开赏花,果熟采摘,夏天还可避暑……”邓迎香和村民们已经向同行的记者朋友们发出了邀请。

  “以前开凿隧道时,都没有多大压力。现在压力很大,晚上都睡不好。”邓迎香说,隧道通了,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下徘徊。可以说,麻怀的脱贫之路才刚刚起步。

  “好在村里的能人们都愿意回来创业了……”邓迎香说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原来,凭着在村民中的威望和合情合理的沟通,邓迎香说动了村里的几个“能人”回乡创业致富。

  他们大多在外打拼多年,手头大多有不少积蓄,于是联合创办了麻怀村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让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邓迎香的动员下,再加上麻怀村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决定回乡创业。今年,外出打工的人员已经由去年的270多人,减少到100人左右。

  在回乡创业的人之中,在福建当小老板多年的袁端胜很有代表性。多年来,他一直在福建务工,并成为了一家鞋厂的老板。今年回乡过春节,邓迎香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谈变化,最终说动袁端胜。

  说起回乡创业的动机,袁端胜表示,除了邓迎香劝说外,她身上的精神和干劲更给人动力,也值得学习,同时也对回乡发展充满信心。同样,这也是大多数回乡创业的心声。

  在麻怀采访中,村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一种隧道贯通后带来的喜人变化,都传递着同一种心音:走出大山的感觉,真好!  (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吴春缘【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