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长顺敦操乡“背篼干部”:永做群众贴心人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6-06-28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背篼干部陈昌海与村民交流养蜂技术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麻山腹地的陡峭山路上,常年行走着一群背着背篼的乡干部,他们用双肩背起的背篼里,不仅装着群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油、盐、酱、醋、种子、肥料,还有浓浓的干群鱼水深情。

  如今,交通条件改善的敦操乡的干部,不再需要背起那个送物的红背篼,但他们却把“背篼”放进了心里,满载群众的冷暖,把“背篼精神”转化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近几年,敦操乡已种植中药材钩藤4418亩,受益农户1200户;发展养蜂3000箱,受益农户300户;养绿壳蛋鸡7.5万羽,养鱼22万尾,“一种三养”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一

  4月12日下午,敦操村瓜吉组村民梁小积站在客厅的窗边,看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易地扶贫搬迁房工地,微笑着说:“等到明年,又有120户要搬到乡里了。人气旺了,工程也就更好做了。”

  梁小积是敦操村有名的致富能人。要说起梁小积的致富路,就不能不提“背篼干部”的两次上门动员。

  5年前,乡干部来到他家,动员他调整产业结构种高粱,刚开始梁小积不支持。一年后,高粱丰收,他多挣了3000多元钱,这让梁小积刷新了对乡干部的印象。

  2012年,乡干部来到村里解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政策,动员大家搬出深山,这一次梁小积没有犹豫,率先响应。“长时间接触下来,对干部比较信任,自己也觉得搬出去可能会有新机会。”2014年,梁小积一家成为了第二批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拿着4.4万元的补助款,他在乡政府附近修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新房。“以前老人看病、孩子读书,去趟乡里来回得一个多小时,现在10分钟就走到了。”梁小积说。

  一家人住在乡里不仅享受到了便利的生活,也让他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搬迁户住在一起,哪家需要简单装修,我就凭着以前学的泥瓦匠手艺去做,慢慢地大家都晓得我手艺好。”

  一传十,十传百,梁小积接的小工程越来越多。他也从最初单打独斗到逐步组成工程队,去周边乡村为村民建房、装修。“2012年我家的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去年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梁小积笑了。

  干部说:敦操乡移民新区建设了邮政所、幼儿园,再加上原有的卫生院、学校,让搬过来的村民不仅生活便利,还要致富有路,现在移民新区越来越热闹,销售手机、摩托车、电动车、瓷砖、家具、电器的商店都开起来了,大家找到挣钱的门路,不动员也会有更多人愿意搬出来。”——敦操乡背篼干部金光才。

  二

  晚霞的余晖倒映在黄花寨水库的湖面上,“水上人家”农家乐餐厅里坐满了客人。村民韦小八网起一尾5斤多的中华鲟鱼送到了厨房,不一会,鲜美的火锅被端上了桌,肥嫩鲜香的鱼片让客人们赞不绝口。

  韦小八和哥哥韦小权都是斗麻村河边组的村民,十年前,由于修建黄花寨水库,韦小八和韦小权成了库区移民,因为对政策不理解,两兄弟带着同组的村民们不断到县里上访。 “以前,想着自己是移民,就什么都想靠政府解决。”韦小权说。

  尽管韦小权已经搬到了长顺县城,但移民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依然是敦操乡干部的牵挂。2013年,在得知县移民局的移民相关帮扶项目后,乡干部来到韦小权家。“干部说黄花寨水库水质好,很适合发展网箱养鱼,移民可以得到帮扶项目,发展好就是一条致富路。”韦小权回忆道。

  干部反复耐心的解释和项目的优势,让韦小权动了心。他凑了30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网箱。“乡干部帮我向政府争取了20万尾鲤鱼苗,当年就卖了3吨鲜鱼。”尽管最初没有太多的利润,但旺盛的市场需求,让韦小权认定了这条致富路。随后,他贷款20多万元修在库区建起了“水上人家”农家乐, 弟弟韦小八不仅和他一起养鱼,还当起了农家乐的厨师。“2014年我就开始养中华鲟,鲜鱼卖到广东、广西、云南,来店里吃鱼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去年我家的年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韦小权说。

  韦小权养鱼致富的同时,还带领同村的9户移民成立长顺县河边网箱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昔日的上访户都成了养鱼能手。截至2015年,合作社的网箱面积已达到3000多平方米,年养殖中华鲟13万尾,收入近百万元。

  干部说:“事实证明,没有完全不讲道理的村民,只要你诚心诚意帮他找项目,讲优惠政策,帮他致富,他就会信任你,和你一条心。”——敦操乡背篼干部寇堂虎。

  三

  4月13日8点左右,敦操村村民金帮华来到慧鹏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华蜜蜂养殖扩繁培训基地,穿上防护服,慢慢打开蜂箱,迎着晨光取出一块隔层木板,被惊扰的蜜蜂嗡嗡飞散。“我从去年开始来基地学习养蜜蜂,现在边学边在基地打工。”

  金帮华告诉记者,敦操乡有养蜂的传统,敦操土蜂蜜每斤能卖100多元钱。过去,不少村民家都养一两箱蜜蜂,但由于不懂防病和分箱技术,许多人家的蜜蜂都越养越少。

  2015年,乡政府引进了合作社养蜂,开完动员会,他决定留下来。“动员会上,干部给我们看了协议,只要学好技术,3年后我能领养10箱蜜蜂,产的蜂蜜合作社每斤按80元保底价收购。”

  首期15位学员中,金帮华和其他3位学员已经在基地从事蜜蜂管护工作,月工资从2200——2500元钱不等。负责人王朝义表示,合作社承包的 300箱蜜蜂,3年内30户贫困村民将每户每年可分红800—1320元钱。3年后30户贫困户将蜂箱领回家养,每箱蜜蜂年产蜜5公斤,村民收入可达 8000元左右。

  干部说:“敦操乡有养蜂传统,村民喜欢养蜂也了解蜂蜜的市场情况,所以我们推动发展养蜂产业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但凡我们发展产业都要征求村民的意愿,只有他们愿意,产业才有发展前景。”——敦操乡背篼干部陈昌海。(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吴春缘【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