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松花江上——一首不朽的战斗性悲歌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5-08-3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6年11月。当年我国东北已沦亡,大批难民和青年学生流亡到关内各地。作者张寒晖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他看到流亡到西安的难民,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满怀着悲愤,却无处倾诉。张寒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又恰在这时,他接到一位在东北军做地下工作的同乡送来的《东望》杂志,是东北军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周年而出的专刊,专刊的封面上有东北军爱国将领王以哲将军的题词:“我们何时能返回那美丽的田园?何时能慰我们的祖宗于地下?又何时能救我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于水火之中?”张寒晖再次被深深感动,他夜不能寐,流着眼泪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松花江上》。曲成后,他先教二中的学生们唱,后来传到东北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东北军,传遍西安城,以致全国各地都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一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就是这样诞生,并流传下来!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的结构写成。它的第一部分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组成,节奏缓慢,音调悠长,深沉哀怨,但却并不绝望地哭诉着东北故乡的富饶及敌人占领后人们被迫背井离乡时的痛苦心情。第二部分则是对流亡他乡后的悲苦情景的倾诉和叙述。而它的尾声则是全曲的高潮。以深沉悲愤的感情,倾吐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似哭诉、似呼号,但却充满着内在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