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寻找上海78年前留言集上的抗战亲历者及后代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5-08-3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新华网长沙8月28日电(记者袁汝婷 明星)“这么多年,我一直想找到这47个人,哪怕只找到一个也好,哪怕能找到他们的后代也好。”湖南省群艺馆副馆长、书法家、收藏家曹隽平,有一个十多年未了的心愿——寻找78年前上海淞沪会战中分离的47名师生及其后代。

  曹隽平的心愿,源于2002年在上海城隍庙偶然淘到的一本留言集。巴掌大的小本镶着金边,主人叫叶佩尧(又名家尧),扉页上写着“开一点薄面,做做记念吧”。繁体字竖写的“廿六 九廿八”这一日期引起了曹隽平的注意。他研究发现,“这是民国时期的表述,也就是1937年9月28日。”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打响。据《上海通志》记载,1937年9月21日,即留言本扉页日期前一周,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队退守浏河,转入防御阶段,日军则在这一天西进,逐渐突破中国军队的阵地。国民政府不得已下令有关机构撤退。

  曹隽平推测,这不是通常大家看到的那种“毕业留言集”,因为时值1937年9月下旬,开学才不久,应该是战争让师生们被迫分离,临行前写下的告别留言—— “这次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请你想想。梁逸写于沪战,廿六、九、廿八日”,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同一日,留言者徐明朗写下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更可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署名为王桐柏的留言者写到:“匆匆聚,匆匆去,我们暂时别离,后会有期。” 无限的遗憾与期盼尽在惆怅之中。

  记者翻阅发现,这本留言集起于淞沪会战,止于1940年,共有47位师友的题赠,留言用毛笔或钢笔书写,既有中文也有英文。

  留言本中附有多张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上有“有德照相”的字样,经查,这是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老照相馆。王世垓的留言后落有“上海大沽路380号”的地址,经查询至今仍在,加上多处“沪战”(指淞沪会战)落款,由此可确定留言地点在上海。

  随着抗战的日益艰苦,后面的几则留言也越来越显示出青年学子的坚贞与刚勇。1938年10月26日,署名文靖的留言者写道:“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坚韧!奋斗!苦干!前进!目前的失败是促成我们将来得到最后的胜利的座右铭!”曹隽平分析,时值武汉会战失利,这段留言体现了青年学子们抗击日寇的决心和信心。留言者善普于同日写道:“在黑暗的今天,当牺牲我自己去干,苦干、蛮干、拼命地干,如此才不愧我。”

  1940年4月27日,一位留言者黯然写下“赠于孤岛”的字样。曹隽平解释,“孤岛”指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日军入侵期间的上海租界。留言者“耀发”画了两个行走在重重黑幕中的背影,背上分别写有“人人”和“苦”的字样,其中一个“苦”字的“口”部首内,还写有一个“苦”字。“人人苦,有苦难言,这是当时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沉痛、愤懑的控诉。”曹隽平说。

  小小的留言集,凝聚着一个时代的沉痛、无奈与奋发,也让曹隽平开始关注这47位留言者的命运。10多年来,他多次寻找这些人的下落,却仅找到了署名为王桐柏、王永川、抱一、陈映霞、瞿曾传、韦彦生等人的些许线索。而名单中的谈崇基、陈遂卿、刘文绪、陈鉴全、梁逸、章企淑、陈道湛等41位留言者至今仍音讯全无。

  “王桐柏在解放初去了台湾;王永川参加抗战到了郑州,并写下了《日寇轰炸郑州目击记》;‘抱一’的墨迹与民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陈抱一的落款极为相似,多位留言者擅长绘画,是否为陈抱一弟子也未可知;网上有与留言者瞿曾传同名同姓的信息,据上海近郊崇明县庙镇官方网页地方史资料记载,1998年,瞿曾传已去世,其爱人探访其生前创办的一所小学并捐赠书籍;我还查到一个和留言者同名的韦彦生,抗战时在湖北阵亡。”

  有一位名叫陈映霞的留言者,与当年上海清心中学(今市南中学)的美术老师陈映霞同名。曹隽平查询得知,清心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后曾迁入法租界和英租界,抗战结束后才迁回原址。“留言本中有不少英文留言、学生们艺术修养很高,我认为这些师生很有可能来自教会学校——上海清心中学。”

  “我常常在想,他们当中或许有不少人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献身祖国,而幸存者也许已投身建设祖国的大军中。如果还在人世,也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我曾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10余年,每期新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拿出这本留言册给学生们欣赏,希望他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曹隽平说,他一直在寻找,在追问:“78年前淞沪会战中分离的师生们,如今你们在哪里?”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