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超市标签上的商品或者名称写得不清楚,或者标签没有对应实际的商品,让顾客很难辨认哪种商品对应的是哪张价格标签。小编在市区一家超市的货架上发现贴有很多价格标签,不知道对应的是哪个商品。有一部分部分商品只在货架外贴有价格标签,而每件单品的商品外包装上,并没有粘贴打码机打出的标价签。
商品标签价格与结账价格不符,商家优惠宣传与实际商品不符等情况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其中,超市的物不对价行为还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购物实质上就是和商家签订了契约,商家应该明码标价,契约方显公平公正。商家变更价格,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因商品摆放混乱、促销牌更换不及时或者标签模糊等原因导致消费者看错价格,商家的行为属于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得到双倍赔偿。
针对部分超市价签不规范的现象,超市的价签摆放不规范的情况其实是有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的。按照有关规定,商场和超市里的商品按规定是一定要明码标价的,且商品零售必须做到一货一签,一一对应。商品价签统一制定,目的是为了避免商家漫天要价、随意要价,蒙骗消费者。
消费者一旦发现商品或者价格名不副实,要及时与超市交涉。如果交涉不成,应及时向物价、工商、消协等相关单位反映,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商品,消费者要谨慎购买。一旦发现这些商品存在问题,可以向工商部门反映或者举报。
因此,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规格、等级等有关情况。与此同时,经营者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