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战旗报】月亮山下子弟兵(五)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3-06-2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如今,一支新型的民兵力量体系,以崭新的面貌亮相从江。他们抗旱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苗乡侗寨群众欢迎的“保护神”。

  “这支队伍,让我感到踏实,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谈到从江县人武部带领的民兵队伍,县委书记王之政不由竖起大拇指,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起一个个动人故事——

  那一年,从江县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7个乡镇1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投入抢险。在一个月的战斗中,人武部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2.8万余人次,疏通道路280多公里,运送物资300多吨,翻山越岭抬电杆900余根,放线500余公里,使全县重新迎来光明。

  那一次,从江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冬季大洪水,沿江的下江镇286户农户用于危房改造的上千立方木料放置于江边,面临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在人武部指挥下,该镇武装部迅速调集1000余名民兵,奋战两昼夜,将农户木料全部安全转移。

  ……

  不仅是应急抢险,维护民族和谐团结更是从江县人武部关注最多的事情。

  2012年3月,洛香镇佰伍村因土地征用与邻县一村庄发生纠纷,双方1000余名村民手持土枪、长刀相互对峙,大规模械斗一触即发。

  得知情况后,人武部立即组织500多名民兵火速赶到现场。“最好的办法是把双方隔开,但危险性太大。”听完现场总指挥的介绍,带队的政委罗利荣下定决心:“我们上!”

  他们硬是在刀丛枪林中撕开一个口子,用血肉之躯在愤怒的冲突双方之间阻隔了4小时之久,为地方政府化解矛盾赢得了宝贵时间。事后,在场的一位省委领导说:“有这样一支应急劲旅,是从江之福啊!”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滚郎村遭受连续6个月的特大旱灾,全村500亩农田、800亩果园受灾,全村人畜饮水困难。人武部组织民兵和村民连续奋战7昼夜,投工投劳2万多个,铺设水管10余公里,修建饮水工程4个,将深山的泉水引入寨子,让村民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西山镇民兵应急分队班长梁艳光却献出了年仅37岁的宝贵生命。

  近年来,这个人武部组织民兵在抢险救灾中救出群众618人,帮助运送救灾物资3960余吨,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续写了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传统精髓。

  能打仗、打胜仗换来的是尊重,是信任,尊重和信任带来的是鱼水相融的团结。

  在从江,一人当兵全寨相送已不是新闻。如今的新闻是,一人当兵,全寨人人送木材帮助他家盖新房。2011年12月,西山镇顶洞村侗族汉子蒙仕金家的两个儿子一同应征入伍。全寨每家给他扛去两根上好的杉木,帮他建起两幢新房。在丙妹镇平瑞村,村里最好的6幢房子,就是全村的6个军属之家。

  在从江,基层棘手的事人武部出面好解决。去年7月,翠里乡改造20户瑶族群众的危房,群众对补贴数不满意而集体上访,点名要人武部干部协调解决,他们说:“当兵的从没让我们吃过亏。”

  在从江,政府对人武部事事优先。从江2011年底第四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后,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对人武部工作实行“五个优先”——“活动优先参加、问题优先解决、会议优先到位、项目优先支持、经费优先保障”,县人大对此全票通过。

  319面留存的锦旗奖牌见证——

  这是一种注定成为永恒的精神传承

  “军人的价值在哪里,无怨无悔作奉献……”这是每一位中国军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

  在从江县人武部,这首歌唱得特别响,因为由红军前辈和吴兴春等老英模代代传承的奉献意识,早已浸透这里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血液,沉沉一脉贯长虹。

  2009年5月,谢晓波来人武部报到的那天晚上,老部长就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在这里工作,必须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要呆下去,就得有这种思想准备。”

  这种准备,其实谢晓波在来的路上就开始了,他在报到路上经历的痛苦,其实是人武部每一位干部来从江上的第一课。

  当时的从江,群山环抱,条件极为艰苦,交通极为不便。出差学习、休假探亲这些别处干部眼中的好事,在这里的干部看来却满是纠结:“主要是出去、进来必经的那条路,太让人崩溃!所以当时我们都把这里比作‘围城’,进来了就不想出去,出去了就不想进来。”

  “但是有什么办法?党和上级把你放到这个位置上,你就必须有所牺牲,必须好好干。不然怎么对得起红军老前辈和吴兴春老部长?”谢晓波的一句话道出了人武部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在从江的日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深切体会了这种“牺牲”。面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急切期盼和家中亲人的声声呼唤,人武部所有干部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舍小家顾大家。

  2011年2月,人武部干事黄永光突然接到妻子电话,告诉他母亲突患脑溢血陷入昏迷,让他赶快回去。

  那一天,已经一年没有回家见过母亲和妻儿的黄永光,风尘仆仆赶回湖南宁乡老家,一头扎到66岁老母亲的病床前,日夜照料看护。

  那一刻,黄永光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号码,黄永光心头一沉。他知道,没有急需自己回去的事情,单位是不会给自己打电话的。

  那一夜,黄永光彻夜守护在病床前,看着被病痛折磨还未苏醒的母亲,心如刀绞。

  那一刻,返回单位的车辆即将启动,黄永光回望妻子,满心愧疚。自己一走,家庭的重担、为母亲治病而欠下的10多万元债务,又落在了妻子肩头。

  ……

  从江县人武部在位的干部,都是外乡人,都与家人两地甚至三地分居,每人都面临这样那样非常具体的个人和家庭困难。但在采访中,记者没有听到一句埋怨、牢骚话,尽管每个干部身后都有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他们却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与家人分居三地、母亲和妻儿同时生病却因征兵政审进入关键时刻不能回家照顾的政委罗利荣说:“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我很想为家人多做点事,但作为人民的子弟兵,我只能有一个选择,先把群众的事办好。”

  在从江工作近4年,无暇辅导妻子管不住的儿子,致使儿子成绩由班上前三名跌到后三名而屡遭诟病的部长谢晓波说:“我只能把愧疚和遗憾装在心里,全力完成好任务,有机会再回家补偿欠下的情。”

  采访中,记者一次次跟随人武部干部进入苗乡侗寨。“黄干事好啊,你们又来啦!”“蒋参谋,欢迎你们哦!”……一句句热情招呼、温暖话语,让我们有如回到了自己的家。

  是的,62年来,从江县19个少数民族的30余万各族群众,早把人武部干部职工当作了他们的亲人。下江镇侗族女书记陆习说,人武部同志舍小家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他们的父母妻儿为他们更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

  多年来,从江县人武部干部形成一个共识:“我们是人民军队在从江的代表,也是党在从江30余万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代表,责任在肩,形象在身,一言一行都不能马虎!”他们的共识是有针对性的。(李通斌 徐成 李奇松 傅文豪)

责任编辑:王宏燕【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