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日报】服务地方急先锋融入发展排头兵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3-06-2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在黔东南,有这样一支队伍,几十年来,尽管指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时代变迁经过了一轮又一轮,但是他们的目标始终如一、不曾改变——军事建设谋打赢,发展能力善融合。在各时期军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屡建新功,多次受到州、省乃至中央领导的肯定,获得了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广大群众的称赞。这支队伍,就是驻扎在黔桂交界的从江县人武部!

  牢记宗旨——济困解难甘奉献

  从江县人武部时刻牢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从老部长吴兴春到现任部长谢晓波、政委罗利荣等一班人,他们亲民爱民、服务群众的故事之多、情形之感人仅仅用几篇文章是书写不完的。

  “我们的水井在山脚下的深沟里,太远、太低了,挑一挑水要半个小时以上,那时我年纪又小,每天最怕的事就是挑水。”停洞镇新寨村二组17岁的余敏小姑娘谈及过去挑水的事,心里不免生畏。

  新寨村坐落在月亮山区一座高高的山梁上,全村108户780人。由于居住地势太高,全村人生活用水只能到离村寨300多米深、坡度足足有60至70度的山脚下的水井挑水。稍遇干旱,就得排队等水。为了缓解用水困难,村民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几个大缸子,下雨时把屋檐水集中储起来,供平时生活之用。由于储存时间较长,水质很差,经常会有一些寄生虫浮游其中,影响村民的健康。

  2010年8月旱灾期间,村民为了争水,曾发生矛盾引起打斗。

  当时,正在该镇架里村抗旱的从江县人武部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由部长谢晓波亲自带队,组织部分官兵和民兵来到新寨村,经认真勘察后,他们协调县水利、建设、电力等部门支持近40万元的水管、水泥等物资,奋战27天,修建了五个蓄水池和四级提泵,将水抽到该村的最高处,再把水引入家家户户,使这个有着370多年历史的古老苗寨终于告别了艰难挑水的日子。

  停洞镇架里村是一个有417户1867人的大村,2010年旱灾,该村与新寨村同为停洞镇两个旱情最严重的村。也是因为居住地势太高,没有可靠水源,当地民谣曾如此评价架里:“最穷是架里,穷在没有水;挑干田里水,还是没水吃。”

  旱灾面前,又是从江县人武部及时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急群众之所急来到了架里村,他们组织该村和邻近村民兵共投入5000余个劳力,奋战17天,铺设管道10余公里,在大旱之时为村民送来了甘泉。

  9月11日,记者随谢晓波部长来到架里村,还没等我们进到寨子,村民们便围拢上来,争相给我们介绍人武部帮助他们的动人事迹。话还没说上几句,村民们便以苗族同胞最深情的方式,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苗歌,用歌声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县武装部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们永远都感激不尽,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得了我们的心情!”60岁的原村主任刘永忠动情地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从江县人武部先后与130多个村社、学校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组织民兵10万余人次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村民开发养鱼池15亩,发展牲畜养殖500余头、鱼11500余尾,发展经济林9000余亩、改良果园2000余亩。

  部长谢晓波、政委罗利荣还分别出资10000元,资助从江一中、从江职中、东朗小学、庆云小学共8名贫困学生上学。

  “我家有六口人,妈妈在家务农,我和两个弟妹都在读书,还有90多岁的老奶奶,全靠爸爸在外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和维持一家的生计,很困难。谢伯伯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从2010年下学期开始资助我,使我顺利考上了高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谢伯伯。”从江民族一中学生王小兰对记者说。

  目前,从江县人武部共在该县贫困山区建立了4所“希望小学”,赠送科技书籍1500余册,帮助260名贫困少数民族儿童走进了课堂。

  把握大局——服务地方彰使命

  听党指挥,服务地方。这是和平时期地方人武部的主要使命。

  从江县人武部认真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在各种洪涝灾害、抗旱救灾、山火寨火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始终冲锋战斗在第一线,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拥政爱民、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近几年来,从江县在建重点工程多、不安全因素也多。人武部发挥民兵成建制、数量大、专业多的优势,大规模用兵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常态化用兵维护重点工程安全,直接服务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当好了建设的尖兵。

  为更好地肩负起急时应急的使命,人武部建立健全了全县7大类35项维稳处突任务预案,组建了23支民兵应急骨干分队。2011年4月中旬,因持续干旱,从江县有四个乡镇同时发生5处森林火灾,人武部迅速集结600多名民兵,激战四天三夜,扑灭山火600多亩,把群众和国家损失控制在了最小的程度。当地群众由衷地赞叹:“有这样一支应急劲旅,是从江人民之福呀!”

  据统计,去年以来,从江县人武部共出动民兵16万人次,参与重大灾害救援23次、抢救群众618人、帮助运送救灾物资3960余吨、挽回经济损失3840元,为地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江县人武部在推动地方建设上起到了尖兵作用,在干事创业上起到了表率作用,在为民服务上起到了模范作用,在维稳处突上起到了劲旅作用,在团结协作上起到了标兵作用,值得全县人民学习。”从江县委书记王之政如此评价人武部服务地方建设的功绩。

  明确方向——融入发展求作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是在从江县,很多群众却说:“要致富,去找人武部”。

  随着厦蓉、贵广“两高”通道的修建,省级产业园区——“从江洛贯特色经济产业区”的开发建设,从江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人武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谢晓波、罗利荣等琢磨着——对接两广大市场,发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前景广阔而又技术不足,应该带头从这里突破。于是,他们说干就干,带领人武部官兵和职工在营房的后山上建起了既有香猪、番鸭、香鸡养殖,又有各种蔬菜种植的种养示范基地。

  2010年,谢晓波主动请求参加了县里组织赴山东寿光的现代农业技术干部培训班学习。学习回来后,他在营房顶层很快建起了一个长势良好的无土蔬菜栽培实验场。

  现在,从江县人武部已经成为人武部官兵、职工和该县民兵生产技能培训的中心。通过基地培训和锻炼,既带动了民兵发展,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光辉乡加进村的黄勇,过去一直在外打工。 2010年回乡后,通过参加县人武部种养殖基地培训学习,开始在家里进行生态野鸡养殖,两年来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停洞镇架里村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梁毅,到县人武部的示范基地参观培训后,从中受到启发,去年在村里试种太子参获得成功,今年又带动103户农户种植太子参423亩,仅此一项给村民增加纯收入1000多万元;下江镇中华村民兵连长黄达诗通过到县人武部示范基地学习养殖香猪,现养有香猪80余头,很快走上了致富路……

  以上只是从江县人武部在新的建设时期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提高自身经济发展带动能力的一个缩影。

  其实,近年来,从江县人武部以参建参治为主要抓手,在党建扶贫和项目推动上始终当先锋、打头阵,把融入的着力点放在经济产业化上,将帮扶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开展“干部走下去、家长留下来”活动,共培训村党支部书记105名,培养民兵致富能手82名,实施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项目135个,建立党建互助合作社25个;在下江镇、停洞镇等地建立起蔬菜基地、中药材基地、特色农产品养殖基地147个,通过这些产业的带动,帮助2800户群众脱贫;同时,还通过着眼驻地实情推进项目扶贫,协调148亩山地建立火龙果、椪柑等栽培基地,协助7个村党支部建立香猪、楠竹、太子参等种养基地,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吸引了双汇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前来合作发展,吸纳700余名在外打工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

  正是这样,从江县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连续7次被评为贵州省“双拥模范县”。

  在荣誉面前,从江县人武部没有骄傲自满,他们决心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大践行力度,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参建参治工作。

  “服务地方发展,不是送钱送物,关键要在转观念、帮技术、给思路、出主意等方面下功夫,变送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江县人武部一班人这样认为。

  一条条“扶贫致富路”系紧了一颗颗感恩之心;一块块“示范基地”滋长了一片片绿荫之爱;一次次抢险救灾证明了一支队伍的坚强有力;一个个关爱片段展现了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场面……

  这一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哪怕将来,在从江县人武部,人们记得、人们目睹、也将继续传承。(吴会武 杨卓光 冯哲)

责任编辑:陶明霞【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