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参加安置区组织的文化汇演活动
据了解,两洋村位于雷山县大塘镇西南部,是贵州省极贫镇——大塘镇最边远的一个村,村民就业、就医、就读等都极为不便,且该村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村民居住条件差。全村102户42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0户193人,是雷山县3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针对该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且地质灾害隐患大等现状,在雷山县委县政府、大塘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两洋村有60户成功搬迁入住到牛王寨、羊排、小河沟等雷山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成为了雷山县城的“新市民”。
通过发展产业和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等后,2018年底,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5%,2019年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两洋村如期实现了整村出列。
村民们在参加学习、座谈会
“2018年前,我们两洋的妇女生活单调且艰苦。妇女们主要守在村里带孩子和照顾老人,有少部分在县城学校周边高价租房子陪孩子读书,生活上很是困难。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上文化程度低怕进城,在村里生病了只能忍着等着,从不主动去医院检查,连生娃娃一般都想不到去医院。现在到县城居住后,经常遇上免费体检,妇女们妇科病、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常见病得到及时筛查与治疗,孩子就近入学,青壮年人就近务工挣钱渠道也增多,生活条件一下子变得好多了。” 村妇女主任杨小梅说。
“住在安置区里,可以把孩子送到安置区里的爱心托管所寄托,村民们有的做起了保洁员、社区网格员等公益性岗位工作,有的正在积极参加烹饪、刺绣、家电、建筑、驾驶等技能培训,生活改变就是大,这些美好是世代生活在深山里的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 村支书余孝明高兴地说。
村民们在参加手绣培训
搬出了深山,住进了新房,拥有了好心境。两洋村的村民,搬迁到移民安置点后,条件好多了,生活幸福多了,可刚开始,大家却好像有点适应不过来。为了消除村民们面对新环境特有的生疏与不习惯的心理,两洋村支两委和村妇联建起了两洋村民QQ群和微信群,并且教村里老人们学会用手机聊天,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会等村级联谊活动,面对面坐在一起说说家事、畅谈新生活,大家的生活习惯慢慢得到了改变。如今,两洋村搬迁的村民越来越适应县城的生活了,对搬进新区、创建新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杨小梅、龙银桃)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