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鳖”样生活红似火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04-03 11:12:4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如今不看市场埋头种地不行啦,要跟着市场走,种绿色稻、养中华鳖。”日前,锦屏县启蒙镇地稠村党支部副书记潘盛平给笔者讲起了种稻新门道。稻鳖共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让这里的有机稻、有机鳖成了“紧俏货”,也成了农民脱贫致富新产业。

  “算增收账,每亩地可收有机水稻700斤,收获稻田有机中华鳖100公斤,一亩地增收12000余元;算生态账,稻护鳖、鳖吃有机饲料、鳖粪肥田,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让河流更干净。”潘盛平喜上眉梢。

  “稻苗作伴,稀泥为家”,在稻鳖共生的田地里,身形“矫健”的甲鱼有的藏身于田泥里品尝天然“饵料”,有的则游弋在清澈的田水中,悠哉悠哉”。这一幕时常在锦屏县启蒙镇地稠村稻鳖共生的稻田里上演。村民们正在忙碌着,将捕捞甲鱼,泥土翻耕,翻耕好之后再将一只只中华鳖放进水稻田。这中华鳖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原来是地稠村委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成立锦屏县地稠稻田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稻田养殖的种养结合新农业生产模式,将水稻、甲鱼种养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鳖连作,敲出产业扶贫的“快进键”。

  据了解,锦屏县地稠稻田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地稠村扶贫产业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30亩,主要开发种植生态有机水稻、稻田养殖的种养结合新农业生产模式,投放种苗1500斤中华鳖。合作社依靠“支部引领、村干部带头、村民入股”的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合参股入股模式,把全村89户348名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该稻鳖共生养殖模式从2018年开始,2018年养殖了18亩,效益可观,年纯收入达30万元,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养殖面积达30亩,带领更多农户稳定增收” 地稠村文书石含华高兴的说到。

  “稻养结合,除了经济效益可观之外,平时打理起来也不怎么费神。甲鱼可以吃稻田里的小鱼、虫等,成了水稻的‘护理员’。同时,甲鱼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它的排泄物还可以成为有机肥,水稻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能更好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物质的良性循环,实现稻鳖双丰收,同时还带动村里30余劳动力。”锦屏县地稠稻田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高科告诉笔者。

  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养结合敲出地稠产业扶贫的“快进键”,走出一条生态扶贫之路。(杨振平)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锦屏县偶里乡:家族坟地引纠纷 调解委员来化解
下一篇:锦屏铜鼓:“三举措”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