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推进自然教育、共筑生态文明”主题,着力打造集室外基地、自然教育展示厅、野生动植物标本室、野生动物园、珍稀植物园、生态保护智慧平台为一体的自然教育基地,深入弘扬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一是扎实做好自然体验教育。在保护区主要入口、区内人员相对集中以及步道、公路沿线等区域设置了30块科普宣传牌和150余块永久性警示宣传牌,试验区全年全天对外开放,并配备兼职讲解员和接待活动辅导员,广泛开展自然体验教育活动,近年来累计接待各类人数10万余人次。二是扎实做好自然科普教育。依托保护区自然教育展示厅、野生动植物标本室、野生动物园、珍稀植物园、生态保护智慧平台,全年工作日全天对外开放,并配备兼职讲解员和接待活动辅导员,近年来累计接待各类人员近5万人次。三是扎实做好生态文化教育。积极组织中小学师生开展夏令营活动、参观自然教育基地展示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自然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等20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1万余人次。接待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开展科学考察、教学实习等100余次,人数达2000余人次。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致力于自然科普教育,2015年,被贵州省科技厅授予“贵州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荣登首届“中国最美森林”榜单。下步,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以天地为课堂,扎实做好自然教育,努力讲好大自然的故事,讲好保护区故事,共同助力自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黄松)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