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备好丰盛的苗年货 让你体验雷山苗年(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10-24 15:24:1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在苗族村寨,苗年是一年中最热闹节庆。作为雷山县苗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过苗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节前准备,就像汉族过春节一样。每家每户都要打扫房前屋后和大小街道干净整洁,要给小孩缝制新衣,购买节日用品、添置新的生活用具。还要杀猪宰鸭,备好丰盛的苗年货,各家各户早就酿好米酒迎接苗年的到来。

  雷山县定于今年11月1日至15日(11月2日为苗年)举办2019年中国·雷山苗年糸列活动。目前该县各级各相关部门干部和农民群众正积极备战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2019中国·雷山苗年的顺利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雷山苗年节 苗家女载歌载舞庆苗年大巡游

  2019年雷山苗年活动主题为“战胜贫困感党恩,庆贺丰收过苗年”;活动名称为“2019中国·雷山苗年非遗展示活动”;苗年活动,由雷山县苗学会、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办,雷山县芦笙研究学会、县斗牛协会、州(县)自行车协会、城南社区、观音阁社区、苗岭笙歌等协办;宣传口号﹕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苗疆圣地·悠然雷山;天下西江·富美雷山;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进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雷山。目前,该县以苗年系列活动为抓手,职责分明,分工精细,成立了苗年组委会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各单位、部门通力协作、坚定信心,制定并落实好各项工作方案与制度。同时,加强对各阶段工作的调度,督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确保今年中国·雷山苗年的成功举办。

  据悉,今年雷山苗年活动共有16项大活动,分别为﹕11月1日12点30―15点,举行“非遗巡游展示”活动,廵游线路:1.从县城南小镇→县第一中学→马郎桥亲水步道→县房产局→县医院→教厂坝大桥→县城木鼓广场(终点);2.掌坳村→大塘西江盛典表演场,规模1000人。11月1日18点40―19点20,在西江盛典剧场举行“千人长桌宴”,规模1000人。11月1日,在县木鼓广场、西江盛典举行“美丽上城号·雷山过苗年”,规模500人。11月上旬,在贵旅雷山大酒店举行“旅游推荐及招商活动”,规模200人。11月8日至9日,在县木鼓广场举办“雷山县第三届原创音乐推荐基地赛事活动”,规模2000人。11月3日至4日,在县木鼓广场举办“苗歌飞扬”第四届苗歌大赛(古歌、情歌、儿歌),规模2000人。11月5日至7日,在县木鼓广场举办“雷山县第六届全国苗族芦笙舞乐大赛”,规模1000人。11月5日至7日,在县城南小镇举办“雷公山茶茶艺大赛”,规模1000人。11月4日至8日,在县文体中心举办“苗岭斗牛大赛”,规模100头。11月4一8日,在县民族广场中心举办“斗鸟大赛”,规模100只。11月2日至5日,在大塘镇掌坳村、平寨村、鸡鸠村,县城南小镇、牛王寨等举行迎接“万名姑妈回娘家”过苗年,规模10000人。11月3日,在郎德苗寨举办“斗羊、斗鸡、捉鱼、捉鸭活动比赛”。10月21日至11月14日,在丹江、西江、郎德、大塘“进苗寨·过苗年”,规模10000人。11月10日至11日,举办“雷公山之巅·巴拉河之夏”自行车赛”,地点及线路:雷山→雷公山顶→大塘镇,规模1000人。11月8日至10日,举办“环雷公山超百公里国际挑战赛”,地点及线路:雷山县城→郎德→凱里,规模2000人。在苗年期间,将“脱贫攻坚成果”摄影展在县城民族文化广场和木鼓广场展出,规模300多幅,让人民群众了解雷山的新成就新变化。


雷山苗年节 千把高排芦笙吹开道大巡游

  雷山县仅有16万人口的小县,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素有“苗疆圣地”之称,被誉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为把雷山县浓郁的苗族文化推介给世人、走向世界。自2000年(除2001不办外)以来该县连续举办苗年活动已有第十九届。如今的苗年已成为雷山县一张金名片,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从苗年活动中体验到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 (张希才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黔东南州雷山县公安局民警田韬接受监察调查
下一篇:雷山县检察院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工作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