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黄里村:驻村干部党员群众齐动手提升传统村落“靓丽新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3-04 09:29:0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按照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年攻坚突破,两年提升见效,三年巩固长效’,全州要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村级卫生保洁设施全覆盖、村级卫生保洁机制全覆盖。”的要求,3月3日,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全面的环境卫生清洁活动,向垃圾和污染宣战,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苗寨“靓丽新景”。




村民在河中清理垃圾
 

  在清扫环境卫生现场,笔者在跟踪采访看到,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扛着竹扫把、铁铲、锄头、镰刀,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指挥下,个个精神抖擞、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劳动中,对进寨公路沿线、村道两旁、活动场所、屋前屋后进行全面认真地清理打扫,甚至把水沟里面堆积了多年的垃圾泥巴一起铲除处理,不放过任何细节、不留下任何残痕。20多位年长的老人正在挥舞着砍刀、铲刀在村寨大道路两侧清割杂草和树枝,使得道路顿时变得宽阔明亮。经过全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寨大道小巷干净整齐,沟河清澈见底,整个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党员群众在人行道路上割掉杂草清扫并烧毁
 

  据了解,黄里村现有400余户1648人,是一个传统文化十分浓厚的苗族村寨,是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区南大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对环境卫生常抓不懈。通过努力,如今村里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死角垃圾不见了,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打扫容易,保持难,这是目前该村普遍存在的现状,打扫的时候很干净整洁,但过了十天半月后又回到了“解放”前。主要是由于环境卫生是一个动态过程,生产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垃圾,加之村民群众受传统生活习俗影响,环境卫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抓好的事情。因此,该村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两年来,村里安排了10名保洁员常年清扫大道小巷,长期维护和长期保持清洁,让美丽乡村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黄里村头环境靓丽的风景区
 

  据介绍,西江镇在“四美乡村”建设中,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增加群众收入为前提,以发展产业特色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紧抓“美丽乡村”、“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和危旧房改造等建设为契机,突出规划设计、人居环境、产业培育、文明新风等,着力打造产业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美,村庄平安和谐,村风健康向上,农民安居乐业的农村靓丽新景。去年在开展“清洁风暴行动”中,西江镇党委、西江镇人民政府为进一步营造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创建文明乡村和旅游兴镇,制定了5200张西江镇“门前五包”责任状发放全镇20个行政村张贴于5200户的门前显眼位置。这“门前五包”责任状是:一是“包卫生”。负责门前清扫、保洁,随脏随扫,全天保洁;不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果皮等废弃物;严禁将生产、生活垃圾倒在路边、河沟边和倒入水塘水坑;房前杂物堆放、屋内物品的整洁。二是“包绿化”。维护花草树木、绿地和绿化设施,制止损坏行为,绿化美化环境。有条件的农户在所辖空余区域内摆放花草盆景,杜绝绿化区域内存放杂物。三是“包秩序”。严禁门前乱堆乱放、乱停车辆、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泼污水以及产生噪声污染等;严禁在公共场所长期堆放杂物、建筑用材、建筑垃圾和占道作业等,保持公共场所秩序井然。四是“包安全”。严禁违规储存汽油、柴油、煤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乱倒液化气残液;定期维护本户内电气设施和线路,确保用电安全;划定的区域堆放柴草,出门做好熄火安全检查,不燃放烟花爆竹、杜绝火灾隐患;严禁违章焚烧农作物秸秆及烧荒;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和动用明火;自觉爱护消防设施、器材,不得挪用和损坏;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服从村委会的消防安全管理。五是“包文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迷信;遵守社会公得,维护公共秩序,不高音喧哗、杜绝噪音扰民,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喜事隆重盛办、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目前黄里村400多户门前张贴“门前五包”责任牌,确保房前屋后常年环境清洁卫生。(张希才 摄影报道)




中国传统村落——黄里苗寨寨景一角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雷山县麻料村:“空壳村”巧变“实心村”
下一篇:回头是岸!雷山公安成功规劝一逃犯投案自首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