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 让村民增收致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5-07 10:49:5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鱼苗繁育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它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见证农耕历史变迁,依然凌霜傲雪,虬枝铁干,岿然独存,保持着传统产业的特色和魅力。

  近日,在锦屏县启蒙镇各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勤春早、不误农时的劳动景象。在便幌村鱼苗繁殖基地里,几位村民穿着防水防冻服正在鱼苗塘里劳作。





 

  启蒙镇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是世代居住的农事之一,总结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鱼苗孵化繁殖方法与经验,因启蒙旧称“婆侗”,故称为“婆洞鱼花”,婆洞鱼花繁殖技术在2017年被锦屏县列入县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50岁、有20多年育鱼苗经验的便幌村民林顺锦老师傅满脸笑容的说:“育鱼苗与其他农活一样,人要勤,要有技术、经验,不怕辛苦,工夫到位,不失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

  在启蒙镇水产行业,提起林顺涛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从20岁开始养鱼,到成为带领大家通过发展水产养殖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下午两点半,林顺涛不仅给养殖大户送来了去年就预定好的鱼苗,还手把手地将养殖技术一一传授。

  送完了鱼苗,林顺涛带我们来到了他的养殖基地。在春日暖阳的照下,一个个水池波光粼粼,小鱼儿欢快跳跃,林顺涛回来了就开始在水池边看了起来。

  林顺涛告诉我们,现在正是培育鱼苗的季节,而水池里都是这些天刚产的鱼卵和培育出来的鱼苗,为了确保鱼苗的顺利发育,每次查看的情况他都会登记在培育手册里。他说,不同的鱼有着不同的习性,其中鲤鱼是他的最擅长的。



 

  这个独特的特性,让鲤鱼养殖成活率成为了难题。为了解决鲤鱼养殖中完全依靠摄食活体饵料鱼的难题,林顺涛花了两年多时间,投入一万余斤健康鲤鱼用于研究。

  就这样,经过30多年的刻苦钻研,林顺涛由一位普通的乡村青年蜕变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现在,林顺涛的特种水产繁育场孵化池有200余个,每口池子平均能够孵化鱼花8批左右,年销售鲤鱼等水产品30余吨,为婆侗地区群众创收140余万元。目前像他这样的鲤鱼繁殖专业户有400余户,为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鱼苗繁育传统产业,共同致富,他发起组建了锦屏县启蒙婆洞鱼苗繁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鱼苗繁殖传统产业,吸收了周边63户贫困户加入,入社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万余元,为全村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和产业发展开创出一条持续、健康、绿色的生态新路。

  他告诉我们,现在鱼苗繁育基地不仅建有繁殖场,实验施设等,他还打算建一个技术培训中心,发扬和传承传统鱼苗繁殖技艺,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科学养殖,带动村民们精准脱贫。(杨振平)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老赖外出捉龙虾 法官前往将其抓(图)
下一篇:不知悔改又犯新罪 男子被撤销缓刑数罪并罚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