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重口味小伙伴速来围观!又臭又香的黄平“好家苑”腌汤来凯里开店了!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6-10 10:31:4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好家苑”腌汤的传奇

  腌汤,一道黔东南苗家奇特的汤锅底料。事实上,腌汤的“腌”,民间读音为“ān”,即安汤、奄汤、腤汤、谙汤……

  闻起极臭,食之余香满口,食欲大增。几百年来,黔东南苗家人的生活都没离开过腌汤,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有腌汤。



 

  在苗家人眼中,腌汤的怪味是勾起食欲的最佳气味,然而也正是因为这股怪味,腌汤都是自制自食,始终难端上大众餐桌,更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在本世纪初,黔东南州黄平县一户农家自制的有百年历史基因的一坛腌汤,却打破了苗家人自制自食的规矩,走出了家门,端上了餐馆,最终成为食客们争相品食的地道美味。





 

  年轻的包正山是黄平好家苑腌汤大肠凯里店负责人,也是黄平“好家苑”腌汤的传承人。追溯“好家苑”腌汤的历史以及造就出的传奇,包正山如数家珍。

  “好家苑腌汤店已有16年历史,而食客们吃到的腌汤,是超过100多年历史的腌汤作‘母子’延续下来的。”包正山说,他家住凯里市大风洞乡冠英村,30多年前,她的母亲从黄平县黄飘乡屯上村的外婆家抱来一坛腌汤,这坛腌汤历史超过100年。


  这坛腌汤,成了包家人经常食用的锅底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包家人每次舀出食用后,又不断往坛中添进新料……

  转眼到了2002年,包正山的父母带着包正山3兄妹举家来到黄平县开店,同时也带走了这坛百年历史的“外婆腌汤”。

  起初,包家人在黄平开了一爿经营酸汤猪脚的餐饮店,食客不多,但也勉强支撑一家人的生计。

  几个月后的一天,母亲拿出“外婆腌汤”,试着用大肠、牛杂等内杂来煮食。一家人吃后惊奇地发现,腌汤与内杂简直是绝配,味美鲜嫩、食之不腻、余香满口。一家人决定将腌汤端上餐桌来经营。

  最初,先叫朋友来试吃;接着,朋友带朋友来吃;最终,臭臭的腌汤引来食客纷至沓来,候坐来食。常常出现店里爆棚,店外排队等候的情况,有时一天接待食客60桌以上。

  黄平“好家苑”腌汤由此应运而生,走向辉煌。16年的时间里,“好家苑”在黄平县先后几经易址,后来发展成两家店面,一家在黄平县城猫耳头的总店,一家在黄平学坝村的分店。

  而今,“好家苑” 腌汤这块牌子,已经成为黄平县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长期以来,不仅成为黄平重口味食客常光临的去处,也成为包括凯里等周边食客慕名常去常往的地方。




 

  包正山说,制作腌汤的的主要食材为青菜,辅助食材为玉米、小麦、糯米、辣椒、黄豆及其它调料等。其中的主要食材青菜等,每年都是指定老家冠英村的百姓专门种植,保证只施农家肥的绿色青菜。每年,“好家苑”仅收购青菜就超过3万斤以上,由此也带动了不少老家百姓脱贫致富。

  如今“好家苑” 腌汤已名声在外,包正山家制作腌汤的大缸有1000多口,每口大缸可盛装600多斤腌汤,每缸腌汤制作出缸需耗时一年,一年后才能舀出食用,保留部分“母子”后又不断添进新料,腌汤由此年复一年延续下去。



 

  这之前,看准市场商机的包正山,将他家黄平“好家苑”腌汤店开到了凯里,凯里市民由此可以在家门口大快朵颐了。

  还犹豫什么,小编奉上订座电话,吃货们赶快行动吧!

  订座电话:18685503056,13508550054。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货车超载百吨又无合法手续 侥幸上路终被查
下一篇:6月18日 2300多年“且兰古都”邀你看龙舟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