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坚定不移用好“两个宝贝” 打造世界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组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1-20 11:27:5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图为2011年6月27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西江举行“千人唱苗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张希才摄)右
 

  本网讯  雷山县因雷公山而得名,素有"苗疆圣地"之美称。“天下西江,富美雷山”是雷山县的闪耀名片;“用美丽回答一切”是雷山县的厚重底气。雷山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等殊荣。
 



图为2011年6月27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西江举行“千人唱苗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张希才摄)中 
 

  这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该县获得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苗绣、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鼓藏节、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飞歌、苗族织锦技艺、苗医药、苗年、苗族芦笙舞、苗族铜鼓舞共11项,民间传存,名正言顺享受州有名录2项,即仰阿莎、苗族贾理,共计1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全国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县;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苗族招龙节、苗族扫寨、三月坡、苗族吃新节、苗族苗年、苗族织锦、嘎百福、苗族芦笙舞、苗族铜鼓舞、苗族飞歌共10项。
 



图为西江苗家女原生态纺线忙(张希才摄)
 

  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景观村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郎德上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景观村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西江千户苗寨等等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文化品牌。

  这里苗族节日风情万种。雷山县苗族节日繁多,其中一年一度的“苗年”和十三年轮一回的“鼓藏节”最为隆重。“苗年节”和“鼓藏节”主要是祭蝴蝶妈妈(羲和氏)祭姜央祖先,“苗年节”属小祭,十月岁首过头年,十一月过大年,十二月过末年。十三年一轮回(如,寅虎年至寅虎年当中仅有十二年)的“鼓藏节”属大祭祀,以单数为吉数举行活动。“苗年”一般活动三至九天,“鼓藏节”举行盛大铜鼓芦笙盛会有七天、九天、十三天或十五天。活动时间,由各村寨鼓藏头和寨老们根据本村的情况决定。
 



图为西江千户苗寨歌唱《国歌》庆祝“十·_”(张希才摄)

  这里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千户苗寨”——西江、“歌舞之乡”——南猛、“铜鼓舞发源地”——掌坳、“超短裙苗族风情村”——新桥、“芦笙村”——排卡、“模范卫生村”——猫猫河、“银匠村”——控拜、“百鸟衣古瓢琴之乡”——也蒙、“秃杉之乡”——格头、“艺术文化生态区”——陶尧、“高排芦笙艺术之乡”——方样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

  这些厚重的民族文化村寨、原生的自然生态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正是构成“天下西江,富美雷山”的最好基因和完美表达。
 



图为西江千苗寨过苗年千人欢跳芦笙盛会团结舞(张希才摄)

  近年来,雷山县紧紧围绕“旅游活州”战略目标,围绕“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立足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坚定不移地走产城景互动、农文旅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步伐,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构建世界苗族文化高地,打造世界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二五”期间,雷山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计2091.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154.54亿元。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78.65万人,同比增长23.7%;旅游综合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25.52%。

  2016年,雷山县全共接待游客72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41.5%、45.72% 。其中西江景区共接待游客436.2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46.2%、50.3%。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旅游强县”的生动实践旅游产业,是雷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

  该县紧紧围绕“旅游活州”战略目标,围绕“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立足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坚定不移地走产城景互动、农文旅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步伐,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在雷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旅发委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雷山县文化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雷山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图为西江寨老古歌对唱现场 

  2016年2月,雷山县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雷山县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委、黔东南州委关于“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一主导、四围绕”的特色发展之路(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围绕文化旅游业抓特色山地农业、围绕文化旅游业抓特色生态工业、围绕文化旅游业抓特色服务业、围绕文化旅游业抓特色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文旅一体、产城景互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努力探索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民族文化旅游新路子,把雷山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生态更美、旅游更强、民众更富。

  雷山县委、县政府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旅游新理念,提出了“一主导,四围绕”发展思路,以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着力将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来打造,加快以县城、西江、郎德、大塘、雷公山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实现“全县景区化、全域旅游化”目标要求。抓好县城、大西江景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郎德景区、大塘景区以及南部短裙苗和农耕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和谋划,确保相关景区景点建设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实施。

  雷山县着力在旅游项目上建成样板工程。当前,正在加强与凯里市对接,推进环西江慢行步道雷山段、环雷公山旅游观光火车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建设。并积极谋划开发旅游新业态,发展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情感旅游、探奇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新产品、新要素,丰富旅游服务内容。根据气候变化,围绕农耕文化,做好四季景观和参与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积极协调开通高铁站、火车站、机场至景区旅游直通车,以及省内、县内重要景区之间旅游直通车,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

  此外,雷山县在旅游营销上下足了功夫,有了好点子、有了好平台、有了大成效。比如,开辟新型旅游宣传途径,加大雷山旅游宣传。组织乐途十二星座达·发现雷山之美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邀请乐途网旅游达人到景区旅游宣传,最高的一篇文章点击量超过600多万人次。G20杭州峰会——杭州人畅游黔东南优惠活动。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当天,黔东南州政府在西江千户苗寨开展“千名杭州市民走进黔东南”,“牵手天堂杭州,畅游大美黔东南”大型深度探访活动启动仪式,迎接从杭州开出的旅游专列。9月1日至9月7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对G20游客实行门票全免优惠;9月8日至10月7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对G20游客实行挂牌门票5折优惠。借高铁发力,促雷山旅游宣传。贵广、沪昆高铁的开通加快了雷山县景区的交通可进入性。2016年9月21日在贵阳北站隆重举办“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号”旅游列车冠名暨首发仪式。“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091.59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5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4.1倍和9.3倍,文化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8.5%。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726.2万人次,同比增长4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2亿元,同比增长45.72% 。2017年1至7月,雷山县接待游客640.28万人次,同比增长42.8%,旅游综合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达68.1%。

  拓展新业态,适应新常态——旅游扶贫的“西江样本”

  旅游产业,是雷山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排头兵,努力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雷山全面小康的幸福产业。

  雷山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率先启动了贵州省雷山县旅游扶贫规划工作,为全国其他贫困县开展旅游扶贫提供示范。

  雷山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集山地旅游区、民族文化区和贫困分布区于一体,是山地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也是国家旅游局重点打造的全域旅游示范县。

  天下第一苗寨——西江,便是旅游扶贫的“旗帜”和“样本”。

  近年来,西江苗寨通过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坚持“文化、生态、社会、自然”四位一体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产业聚集区带动示范作用,凸显乡村旅游扶贫价值,先后获得“国家AAAA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乡村旅游‘飞燕奖’暨最佳民俗文化奖”“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贵州十大魅力景区”“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和“最美原生态露天博物馆”等美誉,2015年荣膺“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称号。

  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民族文化+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西江模式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效果日益显现,西江实现了“华丽转身”。

  当地党委政府以鼓励创业为主,大力支持民间文化百花齐放。对在景区内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娱乐业、旅游产品、银饰制作销售、饮食业、宾馆酒店等行业,给予一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目前景区光“农家乐”接待户就从2008年前的4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200余户,餐饮店从8家发展到200多家,民族工艺品店从28家发展到163家,宾馆客栈从3个发展到176个,歌舞表演及迎宾人员从30余人增加到200余人,从事餐饮、产品销售服务人员从260余人增加到1000余人,个体工商户由65户增加到184户,解决就业近2000余人,实现脱贫人数近3000人。

  西江镇确立了“一业带三产”的发展战略。通过多种手段来寻求旅游与文化的和谐交融,把旅游业从第三产业单列出来,围绕旅游业,打造特色农业与特色工业,带动了西江苗族饮食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自第三届旅发大会后,西江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呈现出了“苗家乐”经营大户李珍,种养殖大户谢志意,银饰经营大户顾永冲、李光雄等一批农民创业典型。

  十年来,西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雷山县委、县政府共投资10亿多元。雷山县以2008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成功召开为契机,将千户苗寨作为龙头景区打造。2008年以来,西江游客总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呈现逐年较快增长态势。客源市场也不断扩大,省外游客由原来的15%上升至50%,入境游客由原来的3%上升到11%,2016年签约旅行社达到150余家。自景区实行门票收取以来,游客量呈现快速增长,2016年景区共接待游客484.74万人次,同比增长40.24%。旅游综合收入41.99亿元,同比增长57.70%。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西江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地每年从门票收入提取18%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鼓励村民对民族文化的保护,2009——2016年发放给农户的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共8968万元,2016年为2410万元,平均每户4529元,最高为12677元。

  乡村旅游扶贫成效丰硕。通过业态拓展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多样化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一定的便利,解决就业近2000余人,实现脱贫人数近3000人。随着西江乡村旅游逐渐发展壮大,寨内山下村民通过门面租赁、农家乐、宾馆酒店等直接受益。以房屋出租为例,20平方米的临街门面年租金达15万元左右。寨内山上村民通过统一规划设置提供的436个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照相、食品销售、烧烤等经营摊位获利。以烧烤摊点为例,一个占地4平方米的摊位在黄金周期间每天营业额达5000元左右。目前共有108名老年人参与西江旅游公司举办的寨老迎宾仪式、苗族飞歌、银饰展、古歌表演等文化展示活动,人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西江旅游公司426名失地农户中的青壮年优先到该公司就业,西江籍就有209人,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目前西江人均收入已从2008年的1800元增加到2016年的12000元,乡村旅游占80%。

  旅游产业,是“一子落、全盘活”“兴一业、旺百业”的“幸福产业”。旅游东风吹,处处战鼓擂,咬定目标不放松。我们相信,雷山县一定会早日建成国内外知名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也必定成为雷山全面小康的幸福产业。旅游产业,是“一子落、全盘活”“兴一业、旺百业”的“幸福产业”。 (张希才 毛辰浩)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12月2日到雷山观看百头水牛大“比武”谁“最牛”
下一篇:雷山公安民警迅捷出击 两小时为群众追回三万元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