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网络媒体"走转改"】黎平故事:从打土豪分浮财到兴旅游共富裕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9-08 10:00: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题记:中共领导下的红军,通过在长征路上继续宣传和实践“打土豪分田地”,争取了人心,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新阶段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民族和区域相统筹,重在培育自我发展能力,重在促进贫困区域内各民族共同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等政策,深受各族群众欢迎。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团队走进贵州黎平,感受红色历史,聆听“侗乡”故事。(中国台湾网发 黄庆松供图)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行至湘黔边贵州境内的黎平县,并召开长征以来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决定采纳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为之后的遵义会议实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团队也来到这里,用心感受红色历史,仔细聆听“侗乡”故事。

  打土豪分浮财:为穷人撑腰办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当年12月,红军足迹行至黎平县。除了召开众人熟知的具有转折意义的黎平会议,红军在黎平期间,凡经过乡镇或大的村寨,都要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对劣绅恶霸开展斗争,将劣绅恶霸搜刮的浮财,分发给穷苦民众。

  黎平会议纪念馆资料显示,黎平县城有大小财主300多户,年收租谷多的三、四千担,少的也有一、二百担。他们的万贯家财都是剥削劳苦民众的血汗得来的。红军入城以后,经过调查,便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一面派人捉拿外逃躲藏的地主,令其交出浮财;并将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县团防局局长兼城关中心区区长蒋文儒押到鳌鱼嘴进行处决,还斗争了财主陈老奶;一面将没收张荣、赵虎臣、朱良臣等土豪劣绅的浮财在群众大会上分发给穷苦群众。

  分发前,红军先向群众说明“挖富济贫”的革命道理,然后将没收的粮食、衣服、被子、布匹和日用品进行清点。接着,就按事先与群众代表商定的分发办法分发浮财,将穷困程度不同的贫民分成三等,甲等是最穷的人家,分得的东西最多,以粮食、衣服、银钱为主;乙等的以家庭用具或其他杂物为主;丙等分得的东西较少。

  当时,贫民张月清属于甲等,分得棉被1床、衣服3件、谷子400斤、猪肉若干斤;贫民胡邹氏分得猪油几十斤;贫民陆李氏分得猪肉若干斤、衣服几件;贫民张青分得谷子300斤、土布几丈;贫民蒋维平分得棉花几斤、铁锅1口、箱子1只;小贩易志贵、易治大等人也分得不少东西。有群众在分得东西以后表示:“红军是我们穷人的军队,是专门为我们穷人撑腰办事的,我们对红军感激不尽……”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黎平会议的召开,成为红军长征转折的开始。图为黎平会议纪念馆内。(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黎平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陆根茂介绍肇兴旅游业发展情况。(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脱贫攻坚:旅游业提供致富门路

  黎平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边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偏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目前还有9个贫困乡镇、194个贫困村寨,9.12万贫困人口。造成黎平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原因,既有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欠账多,也有贫困农户因病、因残、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自生内力不足。

  同时,黎平县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全域旅游示范县。黎平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是侗族文化主要发祥地,享有“侗乡之都”美誉。全县共有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0个中国传统村落。黎平是红色的沃土,红军曾三次进驻,黎平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的古城翘街,是中国百条历史名街。黎平森林覆盖率74.6%,有24种国家保护的珍惜树种,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675种野生动物。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交相辉映,是黎平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

  为此,黎平县委、县政府在充分深化对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三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环境攻坚和扶贫攻坚”,牢牢守住增长速度、群众收入、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安全稳定四条底线,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提供服务,特别是为贫困群众提供脱贫致富的门路。

  黎平县游客人数从2011年的128.39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263.3万人次,年均增长26.2%。旅游综合收入从2011年的7.33亿元,增长到2015年16.7亿元,年均增长31.96%,占经济总量比重近25%。旅游村寨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人均3940元,增长到2015年的人均6587元。今年上半年,黎平县接待游客人数16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2亿元。凭借“互联网+民宿”、“互联网+创意乡村”、“互联网+旅游”等抱团扶贫经验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做法,黎平县建立农民资金合作社,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旅游发展,探索更多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侗乡之都”的群众百姓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黎平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陆根茂介绍说,过去肇兴人年收入就1000多元,勉强填饱肚子,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自2012年起,肇兴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投入4.5亿元建设了45个旅游文化项目,着力发展侗族文化特色旅游,“如今村民们人均收入突破了9000元。”而通过出租房屋收取租金的村民,更是一步实现了富裕。

  黎平县城俯拍,图片中心街道即为黎平会议会址所在“中国历史名街”——翘街。(中国台湾网发 安南供图)

  与家乡发展命运与共的创业青年罗嘉梅,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台湾网 发 江峰供图)

  大雁归巢:女大学生返乡创业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美誉。

  罗嘉梅,肇兴侗寨附近的一个村寨里的姑娘,2004年至2007年在天津一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其后赴新加坡实习时,身着侗装,演唱侗族大歌和弹唱侗族琵琶歌的她,为众多新加坡民众所熟悉,也赢得了留在新加坡继续工作的机会。但在2010年,她毅然回乡创业。

  如今,在黎平肇兴问起罗嘉梅的名字,也许没多少人知道,但只要问“好望角驿站”的老板,当地人就会回应:“哦,那个从新加坡回来的么!”

  罗嘉梅向记者表示,她之所以返乡创业,既是出于侗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喜爱,更是经过一番考虑瞄准贵广高铁开通的发展机遇。她在肇兴信团鼓楼旁,租用一栋占地60平方米的三层民房,开了集休闲与住宿为一体的好望角驿站。2014年正式营业后,她的收入从12万元到15万元,再到今年前三个季度的20多万元。从小就和寨里的歌师一起学唱侗族大歌和弹唱侗族琵琶歌的罗嘉梅,还学会了侗族的刺绣,而刺绣工艺品还能为她带来一年5万元的收入。

  “肇兴(以前)为什么留不住客人呢?因为游客逛一圈肇兴后,就不知道看什么啦。高铁开通后,要挖掘肇兴的美,就让客人听侗歌、学侗话、学靛染、学刺绣,真正过侗家人的生活。这样留得住客人。”罗嘉美对好望角驿站的未来,对肇兴的未来都充满信心。(记者 何建峰)

肇兴侗寨一瞥。(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 摄)

责任编辑:吴春缘【收藏】
上一篇:【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黎平: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脱贫“长征”路上信心足
下一篇:【网络媒体“走转改”】这里凭啥吸引老外和海归?答案就在习近平说的四个字中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