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网络媒体“走转改”】这里凭啥吸引老外和海归?答案就在习近平说的四个字中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9-08 10:08:50  来源:中国西藏网  

  又到一年旅游旺季,在腰包鼓起来的国人们纷纷走出国门感受异国情调的同时,许多老外却不远万里来到贵州的一个小村子,还有“海归”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回来创业。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这就是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目前,有六千多侗族同胞聚居于此。

  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曾经吟唱着著名“表白金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正是侗族的先民——越人。

  △肇兴侗寨全景,摄影:《香港商报》黄庆松

  如今,黎平的发展深刻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在古朴美丽的侗寨里,鼓楼、大歌、风雨桥被称为“三宝”:这里是“鼓楼之乡”,侗寨及鼓楼群被评为吉尼斯世界之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于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唱响世界乐坛;侗寨的风雨桥结构精巧,整个桥梁构造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孔眼以榫衔接,十分坚固。

  除了“三宝”,这里还有浪漫的“行歌坐月”,有凄美的爱情故事《珠郎娘美》,还有侗家人虔诚地奉祀着“祖母神”萨岁。“饭养身,歌养心,酒养神”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侗族音画歌舞《醉美肇兴》中“行歌坐月”的情景演出,摄影:《香港商报》黄庆松

  这样独特、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无疑是令人向往的,甚至早已名扬海外。据肇兴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陆根茂介绍,在1983年,就有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客人被肇兴的侗族文化所吸引,纷纷前来旅游、考察。在1986至1996年的10年间,肇兴就已经吸引了诸多海外游客。

  2016年年初,贵州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入选了《纽约时报》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与刚刚举办了G20峰会的杭州成为全中国“唯二”上榜的地方。《纽约时报》的推荐理由是“原生态的中国山区村寨,尚未经过大规模旅游开发”;“贵州的苗家山寨和侗家山寨保留了不紧不慢的舒适节奏和最淳朴的真实感”。

  △肇兴侗寨 摄影:杨代富

  肇兴正是看准了这一独特优势,通过发展特色民族文化的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突破。

  除了吸引外国游客外,这里巨大的发展潜力还吸引了不少人才“回流”。毕业于天津一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侗族姑娘罗嘉梅出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放弃了一万多元的月薪从新加坡返回村子创业。开客栈、唱侗歌、弹侗族琵琶、做侗族传统的刺绣女红……在她眼中,这里既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高铁的开通,不火都难。

  △侗族特色刺绣荷包,摄影:苏文彦

  从老外到海归,肇兴侗寨的吸引力和当地旅游业的腾飞充分验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014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今年7月,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又强调了“文化自信”四个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而肇兴侗寨的发展,正是当地保持文化自信、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生动体现和实践。

  侗乡黎平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有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遗产,更有令人难忘的青山绿水与乡愁。当这里的侗寨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被冠上"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家园"、"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等诸多头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中华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呢?(苏文彦)

  △省级“非遗”传承人、肇兴侗寨的绣娘丁明焕正在制作绣品,摄影:苏文彦

  △肇兴侗寨鼓楼夜景,摄影:苏文彦

责任编辑:吴春缘【收藏】
上一篇:【网络媒体"走转改"】黎平故事:从打土豪分浮财到兴旅游共富裕
下一篇:黎平县开展“医疗惠万家,民生故事会”先进典型讲述比赛活动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