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一对农民夫妇修鞋配钥匙、擦鞋供儿考上北大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8-17 10:42:3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又一个考取北京大学!这应该荣膺坝寨乡2016年十大喜事之首,跟高材生合个影,沾点喜气。”喜讯传来,黎平县坝寨乡连洞村一组陈树银同学毕业贵阳一中高三(25)班,以高考总分693分和全市理科总分第7名考取北京大学。近日,乡邻听说后都纷纷称赞、羡慕不已。

  7月27日,这位侗家学子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喜忧参半。加上刚初中毕业的妹妹,两个孩子要交1万多元的费用,全家人为此整夜未眠。

  带着一个小木凳,一个简易的小墩,一个装着鞋油鞋刷和擦鞋布破旧的工具箱,一对中年夫妇继续坐在小区门口,守着一台老旧的上海金发牌配钥匙机,等待着顾客。




陈绍忠做起配钥匙的师傅,石美英做起擦鞋摊师傅

 

 

  寒门少年陈树银出生在黎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陈绍忠是一家配钥匙的老师傅,母亲石美英是擦鞋摊师傅。2007年那场大雪,夫妇俩下岗后就摆起了临时摊,一晃儿已经在黎平县城的平街脚摆摊十多年。

  “您租房?”

  “是啊。就在这附近的一个旧居民楼。”

  我知道这附近有几幢旧的小楼,有些年头了。

  “多大啊?每个月房租多少?家里面有急事的时候会让他请假吗?”

  “没多大,两间房。一家四口人,他爷爷跟我们住。树银他一个学期几乎只回家一次,路远,车费又贵。想他,又有什么用呢!”

  母亲说,有时候,偶尔会让读初中的女儿用手机给远在学校的哥哥发几条微信互动。

  “您以前在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石美英突然沉默了几秒,似乎是在回忆。然后安静地在街角的屋檐下坐着,眼神有些恍惚,偶尔跟着黎平满街头上播放的《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宣传片、哼着小曲儿。

  “孩子的人生是独立的,父母的事业应该是致力于让孩子能独立地离开自己。”谈到培养孩子,父亲的语言却非常朴实。



收到录取通知书
 

  “借债也要让孩子读书!我跟他妈起早摸黑撑起家,想要多睡一会儿都变得很奢侈。”陈绍忠说,两个孩子都要读书,负担确实挺重的。他出门打工已经23个年头,为了陪伴两个孩子健康成长,毅然回家乡拿起刷子、摆着小摊。

  傍晚,笔者来到陈树银家租住的出租屋。走入阴暗的楼道,陈树银所住的房间,不到十平方米,唯一的窗户摇摇欲坠。茶几、沙发、床都破旧不堪,唯一簇新的是几年来留下厚厚一叠奖状和证书。

  “这几天同学朋友经常约去体育馆打球。排球当时也学了点儿,素描现在自学,喜欢看书,小说很多。”

  18岁的陈树银长出重重的眼袋。每天超过16个小时的苦读,他说,只有这样,才会减少内心对爸妈的愧疚。

  “生活就是奋斗加天意。有一次我晚点了,没有买到车票,天都黑了,一个人拉着大箱子,一无是处。那时候我真的体会到生活不易,能得到的都应该用力珍惜。“陈树银思索了会儿,然后笑着说。

  贫穷不是耻辱,若干年后靠自己力量立足社会时,一定不比别人差。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英雄末路的故事不会因为上帝的倦乏而停止,无名小卒逆袭成功一战闻名的剧情也总不会少。”7月2日,陈树银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到。

  “感谢班主任唐颖老师!从高一到高三,您为了我们25班操碎了心。任劳任怨,只希望我们民族子弟不枉离家求学的辛苦;关怀备至,为的是让我们仍能感到温馨。”

  “感谢25班的全体同学。无论是在本班的、转去文科班的还是从外班转进来的,我都非常感激。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的容忍,感谢你们的团结奋进,让我不断向前!”

  然而,就像陈树银的那一份感激和情感,高考,是命运的一环,毕业也总是令人怀念。

  也有人说,三年的寒窗苦读,是学校、老师、父母在求学之路上助益良多——今后,唯有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和社会了。

  在贵阳一中2016届高考优秀学子感言中,这位18岁的侗家小伙子还分享了他的毕业小感:高考是一场战役,残酷而美丽。每个人的命运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改变,悄然前行。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落寞,无论是人生顺意的得意还是进退维谷的窘迫,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迈不开的腿。




陈树银同学展示获得的奖状、证书
 

  “希望你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反哺之情、常存高远之志,学好文化知识,成就自我,回报社会。”8月10日中午,坝寨乡党委书记刘华昌同志携领导班子一行本着“关注教育、关注民生”的宗旨,为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多出人才,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陈树银同学给予3000元的奖励,为侗乡学子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其实,在我们连洞村这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地方,让孩子上大学来改变命运曾经是所有农民的梦想和追求。”据乡长吴必豪同志介绍,为贯彻落实黎平县“双百双助”及“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县委组织部系黎平五方置业有限公司,多次率脱贫工作组深入坝寨乡连洞村助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并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和返乡青年回乡创业。




一家人共享晚餐
 

  与此同时,共青团黎平县委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目前将收到上百余名学生提交的“习酒·我的大学”和“国酒茅台·国之栋梁”资助申请,严格资助条件和资助程序,把握优先次序,精准确定受助对象,为帮助“贫困读书郎”解决吃饭、穿衣、出行、住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着力推进全县教育扶贫工作。

  据悉,在这片“天甫坝寨”的土地上,人杰地灵,家家户户重视教育。1974年蝉寨村吴登发从部队保送到清化大学深造后,1999年路团村四组胡嗣胜考取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2006年锦团村村党支部书记次子石龙同学以66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2014年锦团村石远恩同学以679的高分考取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对于这一殊荣的取得,坝寨乡党委政府真正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到了实处。(余天伟)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黎平:90个传统村落志愿消防队员参加业务培训
下一篇:黎平县第四届乡村旅游节隆重举行(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