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走进黎平肇兴侗寨,体验不一样的特色“侗年”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6-01-11 11:21:23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侗年”,又叫冬节,是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年”列入民俗项目类别。

  “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后来相互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商议,确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肇兴侗寨,为贵州省黔东南州最大的侗寨、最大的侗族信息文化中心(全寨1000余户,6000余人),它的侗年既盛大又与众不同,以其“喜”“阔”“特”“奇”等而著称于世。全寨不仅民风纯朴,森林景观丰富,民族文化多样,而且月月有节,节节尽美其美,美美与共,侗年这一天,它除了场面景气外,更充满着别开生面、出类拔萃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肇兴侗寨的侗年是侗族人民的政治、历史、人文及侗民文化娱乐生活的“活文物”。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着大量的民俗民风,保留着侗族特有的文化自信,对研究侗族人们的生活情趣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侗年款约,见证侗族人民智慧。相传,淳朴憨厚的侗家人,他们深居大山,远离喧嚣,与世无争,过着平和的生活,但,他们善良的本性也常常遭受统治者的欺凌。他们惧怕官府,更怕兵匪,哪怕道听途说有兵匪或官府来犯来查,便慌忙躲藏起来。据说,那时候统治者们形成了一个政治的惯例,春节前一个月,官府都要来到侗寨搜查搜查,以防民变,以固政权。面对当时复杂的政治形态,侗家人常常背井离乡,常常流离失所,常常不能全家全寨团圆过年……年长月久,饱受沧桑的侗族人们,想起年关,更恋故乡,于是急中生智,在春节前的一个多月,即农历十一月初一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前后),这一天,集众商议,形成了共同的款约,即统一提前过年,以圆心愿。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演绎成了现在的侗族传统节日即“侗年”。

  侗年人气,证实侗民豁达胸怀。侗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人群既集中,又不论国籍,不论身份,不论地位,不论性别。节日习俗,生机盎然,科学、健康、愉悦,带给大家的理念,仿佛一个公益性旅游活动项目,任何人均可亲身体验。它的民族特色浓郁,能够让你健康快乐地融入到侗寨社会文化生活。侗年客人来自四海亲友,八方宾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欢聚一堂,说说笑笑,热闹非凡。侗寨侗年提供的环境井井有条,舒适宜人,提供的空间可供人娱乐,交流接触,让人完全贴近生活,缩短心灵距离。侗年这一天,步行街旁,鼓楼下面的长桌宴近1公里的里程,座无虚席,完全具备物质功能、精神文化功能和审美需求功能。如果你客留侗乡,客留肇兴,你会感受到在肇兴侗寨文化景区里的生活史和侗族风以及“旅游过年”、“探亲访友”的文化旅游时尚。

  敬酒习俗,丰富侗族生活色彩。酒是侗族人用来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敬酒习俗,颇有讲究。侗家人有“酒满敬人、茶满损人”的说法,即敬酒时,须将客人的杯子斟满;假如把茶杯、茶碗斟满,则表示要送客了,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侗家人对长辈或客人敬酒时,伴有许许多多的敬酒歌,表达对长辈及客人的尊重。敬酒歌,普及的人群极为广泛,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几乎都会唱,敬酒一般交由女孩(女方)完成。在敬酒时,歌词一般也不固定,大都用比喻的手法,借用他们熟悉的山、水、鸟、花卉、风土人情等等,来抒发和表达对长辈和客人的尊敬及思念的心情。歌词因人而异,很有分寸。侗家女孩的敬酒歌,在尊敬客人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未来的白马王子。如果侗家女孩含情脉脉地看上哪个年轻小伙,那么其满满的爱意,定然抛撒无间,甜蜜的歌声在她意中人的身上,缠缠绵绵,萦回不已。侗族人在敬酒时,也常有“借花献佛”的习俗。主人敬客人,客人也可借主人的酒,敬给其他人,以表达尊敬和友好的感情。侗寨的敬酒习俗,让饮酒的气氛显得格外亲切。体验侗寨的敬酒习俗,让你直接走进侗族歌海,走进乌托邦。

  特色美食,展现侗年文化厚重。侗年具有悠久的历史,过侗年更需要备有传统特色佳肴。这一天,全寨貌美女孩穿着盛装,小心翼翼地搭理桌面,帅气小伙集中大街旁,阳光奉献橱艺,侗寨自然生态美淋漓尽致。侗年的三大菜肴主要有:一是烤鱼。用棍子插入鱼口中,在火上慢慢细考,两面烤黄后,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时,把鱼肉剥开并放入存有盐巴、花椒、韭菜以及山中野菜的大碗里拌匀,即可食用。二是牛瘪、羊瘪。取牛羊的胃或小肠中未消化的百草溶液,以棕片滤去其渣,加上五香、薄荷、辣椒、吴茱萸等作为作料拌和即成。食用时用铁锅烧滚,将牛羊切成片涮食。三是血红。杀猪时剖开后取留在腹腔内的新鲜槽血,再将肝、心、肚、瘦肉等烧熟或炒熟后,切成薄片,然后以吴茱萸粉、辣椒粉、花椒粉、橘皮、大蒜、葱花、盐巴为作料拌和即可食用。

  芦笙迎宾,充满侗民赤诚之心。侗家人大型的节庆节事活动、会客送客等,均以芦笙为贵。“迎来送往,芦笙奏响”示意着侗家人待客的最高礼仪。鼓楼会客,笙歌阵阵,滔滔不绝;寨门迎宾,笙歌习习,缠缠绵绵。肇兴侗寨,活生生的芦笙风情,扣动着每个人的心弦,闪亮着侗家人的纯洁、朴实与憨厚。迎来送往的芦笙礼仪,流露着侗家人与邻为善,与客为友,和睦相处的赤诚之心。感受肇兴侗寨芦笙待客习俗的场面,你会察觉到在肇兴侗寨芦笙文化的高贵,芦笙文化的底蕴,芦笙文化的厚重。

  篝火晚会,活动内容精彩纷呈。一是晚宴之后,在鼓楼下举行篝火晚会,也就是常说的踩歌堂即“多耶”。远方的宾客,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侗家姑娘、小伙子们一起,手牵着手,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纪念节庆,祭奠“萨岁”(祖母神)这位古代女英雄。他们祭祀神灵,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踩歌堂的习俗,反映侗家人对古代女英雄“萨岁”崇拜和怀念,同时也呈现出青年社交娱乐的复合内容。晚会活动,一方面陶冶人们的情操,另一方面,信息交流中,在连理青年们的婚姻上,成就概率也比较高。二是“多耶”后,集体合唱“侗族大歌”,延绵节日良辰美景。其一,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二,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其三,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其四,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服饰博览,规格规模构成“峰会”。几千人的长桌宴,几千人穿着色彩不同的民族服饰,规模与影响好像侗族服装专业“展会”。展会的内容与理念,完全生态自然,最具文化体验感、最具前沿与价值观、最具创意和跨界,侗族服饰资源共享,吸引许多观众眼球关注。一是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二是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1米多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三是女子多穿鸡毛裙,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银饰展示,体现侗家女孩的高贵。四是侗族人民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女裙不分季节,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饮食氛围,彰显侗族侗年文化底蕴。肇兴侗寨侗年的饮食氛围,除了菜肴丰富、人群鼎沸外,酒文化更独一无二。酒文化既有侗家小伙、侗家姑娘甜密密的敬酒歌,又有大伙群体集中自发的“嗨莱学”。

  ——“嗨莱学”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是侗家人饮酒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特有的欢呼语音,同时又含有一定的酒令文化,但又与其它地方的酒令有所不同。它的不同,一方面不推举酒令官,不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等,凡是酒桌上的人,不分男女,任何人都可举杯并能促动全桌的人异口同声地欢呼 “嗨莱学”。同时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又是吐露出了侗家人“我有酒喝我风光,我有酒喝我快乐”的朴实情怀。另一方面,富有侗族歌舞文化的感情色彩。“嗨莱学”酒文化语言语音较为古朴、单纯、彻底、清脆,译为“预备”、“一起来”之意。“嗨莱学”是前缀,它的后缀即后半句有两个声部:第一声部是“罕了喔呼” “哆了喔呼”,用汉语译,为“大家一起喝”之意,这声部是拉开饮酒序幕的前戏。第二声部是“罕了喔呼”“嗦了喔呼”,用汉语译,为“一起干”之意。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虽然只有“哆”与“嗦”的区别,即喝与干之意,但其蕴味不同,本质不同。第一声部只是一个开始,而第二声部却是肇兴侗寨酒文化的高潮与奇葩。 “嗨莱学”它不仅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的重要手段,更是使侗族文化入于酒,而为之“酒中的文化”。据历史记载,侗族最早的“嗨莱学”是辅助“礼”的工具,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豁达劝酒、交际的手段。

  —— “嗨莱学”不分性别、不计身份、不论熟生,不选人群,一律平等相待,从未厚此簿彼。“嗨莱学”氛围激昂,更适合于团队集体用餐。长桌宴是“嗨莱学”最理想的场所。在肇兴侗寨,接待国内外宾朋,一席长桌宴,一声“嗨莱学”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你很快了解侗族,了解侗寨,了解肇兴,融入侗乡。几十号人以上的“嗨莱学”,它的音量横向可传播到200米以外的地方,纵向可振动到十几米高的楼层。侗民质朴人品,侗寨饮食氛围,流露侗族真善美,流露侗年文化厚重!

  节日习俗,反映社会政治背景,促进民族团结。侗年,是纪念侗族迁徙事件演绎而成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人文等;性质功能上,它既是侗族人民追溯先祖、祭祖祭神、庆祝丰收的节日,又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对增强民族民间的团结,寨与寨之间的友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促进民族信息大交流等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它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传说上,更为重要的是,它传播着侗族地区的风情习俗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对于侗族文化史考研,具有佐证价值。此外,侗年还是侗家人团圆的最佳时分。过侗年,一般外出的侗家人都要纷纷回家,出嫁的女儿也要返回娘家团聚。

  侗年是侗族人民庆丰收、祭祖先而举行的盛大民俗文化节,具有鲜明的时间表述,是侗族人民在农耕文明时期,认知和适应天时、物候周期性规律而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它蕴含丰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愉悦,它的文化集中展现了侗族歌谣、戏曲、舞蹈、故事、谚语等文化艺术,是一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具有多学科探究的价值。(吴志培 陆克维)

责任编辑:杨平【收藏】
上一篇:走进黎平侗寨鼓楼 “腊也”踩歌堂(图)
下一篇:首届黎平“洪州琵琶歌”艺术节期待与你相约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