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县兴华村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发展新路子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04-17 10:47:5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花儿吐艳、柳枝婀娜,碧水传情、山峦叠翠,处处芳菲浸染。日前,笔者走进锦屏县兴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蓬勃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处处充满着活力、显露着生机:日光照耀下大地褶褶生辉,十多名妇女在砍伐更新迹地的山坡上翻土、培土,种植魔芋和佛手瓜,人来人往,忙碌在坡头的村民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昭示出这片厚实的黄土地正在发生着多姿多彩的巨变!

  自去年以来,锦屏县启蒙镇兴华村党支部积极发挥组织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发展新路子,通过“村委主导、合作社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模式,有效带动了村内贫困户脱贫致富和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

  在兴华村,在合作社务工的胡树菊说:“以前田里种的不是稻谷就是苞谷,一年到头只能收得几千块钱。2019年开始,听说合作社要来种植藠头、魔芋、佛手瓜,我就把自家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年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怎么也有个四五万!”

  “正常劳力一天是120元,每天的工作都是合作社帮我们联系好了的,省事、省心,收入还稳定。以前哪能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哟!”党员龙显周对村里的合作社赞不绝口,“党支部每月都给我们上一次培训课,还教我们用手机查看近期用工情况和种养殖注意事项,现在不愁没活干。”

  “这道儿咱算走对了。”兴华村52岁的姜新园感慨地说,“以前我是穷得叮当响,自从发展魔芋、佛手瓜、藠头等蔬菜种植后,我的生活变成响当当!”姜新园的幸福生活正源于兴华村方兴未艾的蔬菜产业。

  兴华村党支部书记姜开平深知,要想富,必须选对路。到底能干啥?该怎么干?姜开平带领党员干部广泛学习,把“促增收、富群众”作为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首要任务,经过认真分析本村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把破题的着力点放在蔬菜产业上。以姜开平为首的村党支部经过反复分析论证调查采集到的数据,在征得党员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党支部积极盘活160亩林地资源,利用植树后,树苗生长的空闲期,通过“长短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发展藠头、魔芋、佛手瓜种植,按下了村集体、村民致富双赢的快进键。

  姜开平信心满满地说,“在发展的路上,我们要坚定初心和使命,吸纳更多村民入社,扩大种植规模,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绿色无公害有机作物,尝试农作物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据了解,兴华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藠头种植80亩,魔芋种植40亩,佛手瓜种植40亩,预计产值300万元,带动全村324户1338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果蔬飘香沃野外,兴华人家春常在。如今,支部强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兴华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兴华村乘着新时代的发展春风,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杨振平)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锦屏大同乡人民政府因征地补偿款纠纷竟成被告,这是咋回事?
下一篇:锦屏县发挥文化扶贫优势助力 易搬“五个体系”构建移民新家园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