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锦屏:引“榧”入山“榧”同一般,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0-04-13 10:25:04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玄鸟春归,四时有秩。开着汽车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我们来到了贵州省锦屏县启蒙镇便幌村归宿的后山里,一眼望去,山前山后一株株香榧树错落有致的布满山头,十几个村民在锦屏县丽锦香榧种植基地挖坑、除草、施肥,挥锄培土,忙得不亦乐乎,一片繁忙景象。

  “当前香榧苗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前谋划春季生产,开展香榧基地春耕管理。公司现有香榧基地2000多亩,我们的目标是,在启蒙建万亩香榧林,让荒山坡变成‘聚宝盆’。”基地负责人杨盛斌介绍说。

  春日的天空显得分外清澈,抬眼望去,数千米内景物清晰可辨,一种类似红豆杉的林木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从2016年至今,他们的香榧林在不断扩展,早年种下的香榧树已陆续开始产果,归宿山里一排排香榧苗迎风招展,生机盎然。

  香榧树属红豆杉科,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产果期通常有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故有“一代种榧,十代受益”的美称。每年四五月左右香榧树开出许多小白花,到了第三年的秋天就可以成熟采摘,俗称“千年榧树三代果”。

  产业发展起来了,用的工人也就越来越多。陈玉庚是便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香榧基地建设以来,便在此务工,现在的他一年收入有30000多元,而且还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获得租金。

  “以前我们家的这些荒山,基本都是一些零星的树木和杂草,值不了钱,现在流转给公司发展香榧种植,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在这里做工,等到香榧挂果产生效益了,还可以给我们分红。现在我们干活的积极性高得很。”正在干活的陈玉庚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陈玉庚所说的这个分红,便是企业提出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光让贫困户干活有钱赚,还要让贫困户自己种上“扶贫树”,杨盛斌说。“我们提供幼苗和种植技术指导,香榧树产生的效益贫困户和合作社二八分成,贫困户拿八成,合作社统一收购”。正是这一利益联结机制,将使得便幌村几百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增收致富。

  “现在政府的政策好,对我们老百姓也怪好的,村里搞什么项目、做事的都叫我们老百姓来做,反正村里有小工都是照顾我们这些人,一天120元,真的挺好的”。正在给香榧施肥、除草的贫困户陈大姐乐呵呵的说道。

  “我们村以前没有什么产业项目,村民都是外出打工,没挣着钱不说,家里老小根本照顾不上。村委会为了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务工问题,号召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香榧基地干一些除草、施肥、移棵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带动贫困户就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发展了集体经济,引进了香榧产业,有了这项支柱产业,也留住了人气”。便幌村党支部书记林世根说道。

  种树除草难,肉鸡来帮忙。每天早上8点,基地员工罗奎合准时打开棚舍,驱赶肉鸡上山。鸡群步入香榧林下,开始悠闲地漫步食草。罗奎合说,香榧林现在已进入初产期,但到盛产期还有几年时间,除了收益慢,每年除草也要花一笔不小的开支。去年,基地负责人购买了1000只幼鸡,试水林禽混养,以降低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投入,同时通过养鸡本身收入,以短养长,促进香榧林茁壮成长。

  “以前每个月都要雇二三十个工人来拔草,现在不用了,而且还可以产生肥料,这个树还长得快。”基地负责人杨盛斌介绍,今年初,基地首批300只大肉鸡出售,获得收益30000多元,下个月,基地将新增养殖肉鸡6000只,预计一年可节本和创收约60万元,香榧亩产2000斤左右,总产量400万斤,加工好了就是80万斤干果可卖了900多万块钱,带动全村304户1295稳定增收。按照“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养复合型生产经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综合效益,走出一条山绿民富双赢路。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实施产业扶贫就是瞄准了“穷根”靶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育苗、加工、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环保基地建设,通过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开拓市场,把香榧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香榧真正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聊起香榧产业的发展前景,杨盛斌信心满满。

  守住绿水青山,挣来金山银山。榧农们纷纷赞叹:苍翠的香榧林就是一座绿色宝库,既为子孙后代建造出一个绿色银行,又保护生态,打造出绿色生态村庄!发展生态旅游,让香榧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转化。真正实现“做强一个品种,创建一个基地、启动一个市场、带富一方百姓”。(杨振平)

责任编辑:吴如贵【收藏】
上一篇:锦屏县铜鼓镇:积极做好公益林纠纷资金调处工作
下一篇:锦屏:“1+5”模式跑出支强民富“加速度”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