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提后劲,发挥组织作用强堡垒。推动攻坚力量持续下沉,该镇重点关注劳动力人口多、位置偏远、贫困程度深的村民组建立党小组59个,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劳务输出优势,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与此同时,加快村级后备力量培育步伐,以有能力、政治觉悟高为标准将5名外出务工人员培养成党员,为村(居)“两委”储备后备力量。
抓关键做动员,突出精准发动稳推进。依托全镇15支脱贫攻坚工作队、150名“驻村包组”干部作用发挥,针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开展“地毯式”宣传发动,同时成立有村级劳务公司13个、通过“公司+用工企业+岗位+贫困户”模式全面推动有组织化劳务输出工作落实。
深培训增内能,坚持稳岗就业畅渠道。紧扣输出前后两个关键节点,该镇持续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因人因岗分类培训,累计实施产业实用技术培训、“三女”培训项目7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8.5万元,培训贫困劳动力3390人次;通过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3195人次。
建纽带强联系,落实优化服务解难题。党员就业在哪里、组织服务到哪里,该镇18个村(居)通过微信群、QQ群等载体深入加强对100余名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落实定期跟踪服务机制,全面了解掌握在外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刘佳雯)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