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鱼儿带他“游向”新生活——贫困户潘家文养鱼致富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3-11 10:37:2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养了一辈子的鱼、吃了一辈子的鱼,从没想到,还能靠它发家致富。”日前,笔者在黄平县旧州镇平西坝村采访时,靠养鱼致富的贫困户潘家文夫妻高兴的告诉笔者,是“鱼儿带他家‘游向’新生活的。”

  潘家文居住在旧州镇万亩大坝上、平西坝村第七村民小组里。人口较为集中、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头上(渡桥)、脚下都有舞洋湖水库的水穿过,便利的水利设施贯穿田坝中央,非常适合搞种养殖业。可在早些年,潘家文只瞅着地里刨食,没有产业增收项目,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不甘贫穷的潘家文,曾与乡亲们一起到外打过工,与人合伙当过小老板(包工头),钱没挣着,还险些把整个家当全部赔了进去(包工失败,合伙人逃走。义气的潘家文,把打工挣得的钱取出来,还借了几万块钱才付清工友工资)。在这合伙包工的现实面前,潘家文不得不返回故土,重新打量家乡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谋划起靠水吃水(养鱼)的发展新路子。

  今年64岁的潘家文,按照2300多年的“且兰古都”旧州稻田养鱼习惯,从2010年起,在自家4亩田里,对田埂进行简单的加固后,率先在4亩田里按比例放养鲤鱼、草鱼,抄起传统的稻田养鱼生活。为让稻田鱼有一个“安乐窝”,他在每块稻田中央或靠田壁,均挖了一个 1米深、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壕沟或水凼,满足鱼儿畅游需求。

  在养殖过程中,潘家文发现:如遇高温天气,要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高温死鱼;在大雨天要及时检查进出水口安全,防止鱼逃。由于放养科学、管理精细,潘家文的稻田鱼获得丰收,平均亩产量在60公斤以上,当年他的稻田养鱼亩收入达500元。

  每年就靠这小打小闹过日子,远远还不清潘家文当年当老板时欠下的债,支撑不起家中多病的老母亲医疗费和两个上学孩子的生活费。无奈之下,2014年,潘家文只好向村委会申请,被评定为贫困户。

  在一次与上门来的“1帮10”扶贫干部理脱贫计划时,让潘家文眼前一亮。他立即乘车前往旧州、黄平、凯里等菜市场考察,与些餐馆老板攀谈,更加坚定了他养鱼的信心。

  敢于冒险的潘家文,“把稻田养鱼改为塘里放养”的想法得到了镇、村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扩大的10口、面积共20亩的鱼塘投入使用,特惠贷资金相继到位,并一次购买了鱼苗投放,走上了养鱼致富的新路子。

  自此之后,潘家文每年都要投放鱼苗,科学配搭饲料,还利用书本上学来的养鱼知识进行鱼病防治,并在春天大量进行鱼苗自繁,从而减少了购买鱼苗的投资

  科学管理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潘家文从2015年开始陆续将各类鱼在不同的季节投放市场后,经济收入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潘家文骄傲地说,“我的鱼是舞洋湖水库的水养大的,质量好,种内也多,所以上门来买的人也多,好多鱼还等不到打捞上市就卖光了。”

  目前,潘家文的养鱼业已步入正轨,他采用多层次、多种类的养鱼法,每季均有鲜鱼上市,年收入高达12万、低也有8万,并还清了欠款。经村两委、评议小组、群众代表评议,2018年底,潘家文家顺利脱贫。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他家盖上了新房,在“且兰古都”也买有房子,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潘家文把养鱼发家的事讲给村里人听,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就有30多户贫困户加入养鱼行列,向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

  每年的3至6月,是鱼类繁殖和生长的高峰期。每天来喂鱼料时,看着鱼塘里翻腾的鱼儿,潘家文夫妻俩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鱼儿带我‘游向’新生活。”(张玉良)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黄平:白水寨千亩李花开满山头(图)
下一篇:出高速没钱付过路费!女司机这个举动让人无语气愤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