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15日至3月18日,贵州雷山麻料银匠村芦笙悠悠,苗歌飞扬,苗舞翩翩,全寨500多人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欢聚一堂,喜庆十三年一次的招龙节。
苗族的招龙活动是苗族先民迁徙而衍生的文化,苗族是一个大迁徙的苗族,每离开祖籍故地到新居住地后,为了能生存发展,得到龙神的保佑,也为了让祖先神灵找到回家的路,故举办招龙活动。苗族招龙包含苗族的龙文化、祭祖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育健康文化、节日习俗文化等。
相传,在古代,苗族社会只要住地发生地陷坡裂、水源干涸、人畜和水稻作物、护寨树林瘟疫、育龄妇女生育欠佳,中老年人接连死亡,为期望改变现状,企望祖神保佑达到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延年长寿,繁荣昌盛,必须按照涉及的人群范围及时举办招龙活动。
村里的妇女每人提着一个篮子,里面备有美酒佳肴,等候鼓藏头招龙到来
村里的人给新栽种的竹子烧香化纸
《中国古代苗族迁徙与稻作发明》作者李国章,对苗族招龙文化进行研究后认为:苗族招龙起源于地球末次冰期冰盛期,一万二千年第一次大洪水灾害发生前居住于天山的混沌氏天皇帝江,是天皇帝江在天山立天杆设天脐接天数,祭天祀祖,敬授民时,实现天地人合历,贵生繁衍的文化遗存。混沌氏即风姓弇兹氏、华胥氏、赫胥氏等,苗族古歌和理辞统称为蝴蝶妈妈。帝江氏即通常所说的姜央或姜炎,由混沌氏衍生。豨韦氏、共工氏、祝融氏、高阳氏等,皆属姜央氏。因此,苗族招龙文化是中华龙文化的原生态文化。
麻料村靓丽的美女们手捧美酒等候客人的到来
麻料村盛装迎宾队摆起的十二道拦门酒
麻料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西江西北部,距离镇人民政府驻地西江千户苗寨15公里,距雷山县城53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165户702人,全部为苗族。这里的村民历来有从事银饰品加工的传统,素有“银匠村”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麻料这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苗族村寨里,银饰加工已成为当地苗家人传承民族文化和发家致富的本领。2015年,全村银饰加工业创收近亿元,如今麻料村千万银匠有1家,百万银匠几十家,十万银匠近百家。
招龙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栽种竹子,意蕴希望村里自然生态良好
招龙回来的鼓藏头成员向村里的育龄妇女抛撒龙米,大家用衣服接住,拿回家放到米缸和神龛,表示自家龙已到家,财富已经到家
走完一个山脉又向另一个山脉出发
“各位远方朋友,我是麻料银匠村鼓藏头,欢迎你们到我们村来做客,如果你们没有亲戚朋友,欢迎大家到我鼓藏头家来!”鼓藏头李仕蒋说。
据悉,麻料招龙节到3月19日结束。(李雪 摄影报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