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聋哑人离婚案
本网讯 法庭上,一老年妇女用手势不断向原告比划着,原告也不断进行手势比划回应,法官及被告均在等待老年妇女开口,这无声调解的一幕,是黎平法院11月17日正在庭审中对原告滚某(聋哑人)与被告石某(肢体残疾)离婚纠纷案件进行调解的情景。
据悉,原告与被告均为残疾人,双方系夫妻关系,婚姻期间共同生育有一子。婚后,因双方身体缺陷未能正常劳动,经济收入困难,为此,双方因家庭开支等琐事常发生争执,夫妻矛盾加深。2016年,原告起诉要求离婚。
双方均系残疾人的离婚纠纷案在黎平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十分少见,特别是当事人为聋哑人的情况,更是少有。如何充分听取双方意见,从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是承办法官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原告为聋哑人,法官、书记员和代理人员均弄不清楚其意思表达,这会给庭审带来困难。而原告从未上过聋哑学校、聋哑手势不正规的情况,让聋哑学校的老师们对其诉求也是爱莫能助。正在法官为案件如何找合适翻译人员犯愁时,原告母亲向法官表示,由于长期与原告生活,其能够翻译原告的哑语,并愿意担任原告滚某的翻译和代理人。经征求被告意见,其对原告母亲担任其与原告离婚案件翻译人员表示同意。
承办法官决定召集原告的母亲、被告的亲属和当事人到法庭参与庭审调解,因此,便出现了文章开头所述两人在法庭手势比划的无声情形。通过手语翻译,承办法官了解到原告的真实诉求,并经努力调解,原被告最终自愿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制作调解书,至此,这起特殊的离婚案件顺利解决。(林世柏 杨朝军)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