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老于丢个金腰带,打一汉字。’这个灯谜的谜底你知道不?”农历正月十五,37万侗族人民用猜灯谜、芦笙巡游闹元宵活动在侗乡黎平喜迎传统元宵节。于此同时,第三届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六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在黎平县90个传统村落中相继举办,“店宁蒙”抬官人、祭萨、侗族大歌、摔跤、十八腊汉歌会等系列侗文化大餐空前袭来,只为寻觅乡愁。
侗族大歌实景展 比利时钢琴大师助阵开幕
“侗族人民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这片净土。”2月14日19时30分,在黎平龙家庄一带,第六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情景灯光展示《百里画廊》中拉开帷幕,黎平县党委书记王茂才邀请全球游客前来踏歌百里侗寨、体验百节风情。
侗族大歌实景展 比利时钢琴大师助阵开幕
在开幕式上,《敬酒歌》《侗族武术》《丢歌不唱真可惜》等侗族风情歌舞隆重上演留住乡愁,无不深受现场3000余观众青睐。随后,比利时钢琴大师尚·马龙与贵州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联袂演绎《黎平》,一场中西音乐跨界融合的艺术盛宴,将开幕式引向高潮。
南泉山下行歌坐月 狂欢夜
“南泉山乃黔省一名山也”,这是古人对此山的定位评价。2月14日21时,轻风吹、明月高,前往南泉文化广场上早已烟花惊艳四座。
南泉山下行歌坐月狂欢夜 林世祯摄
在外来文化快速涌入,37万侗族人民“拒绝”让传统民俗文化被逐“淡化”与“矮化”——举办篝火晚会、行歌坐月和打花脸来留住乡愁。行歌坐月,中国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侗语称“鸟蓊”。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各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保护传统村落 保护传统习俗
2月15日10时,“百里侗寨踏歌行”来到黎平县城外68公里的传统村落黄岗侗寨,这里被人类社会学家称为“侗族文化的活化石”。
“官人”的队伍都打扮得稀奇古怪的,沿途手舞足蹈,表演滑稽,浩浩荡荡进入鼓楼前的歌坪
黄冈有一个奇特的新春团拜节俗活动——侗族“抬官人”。“官人”,侗语称为“店宁蒙”,由一青少年担任,他身穿奇特的“官家八团花衣服”,大家用轿子把他抬着在全寨游行。“官人”的队伍都打扮得稀奇古怪的,沿途手舞足蹈,表演滑稽,浩浩荡荡进入鼓楼前的歌坪,向村民们赠送食物,十几个盛装打扮的侗妹设路卡唱侗歌拦“官桥”,向“官人”盘问(索取红包)。“官人”要慷慨地施舍,哪位姑娘唱得好自然得到的红包便多。
接着鼓楼坪上开始了全寨人的歌舞狂欢,“官人”和随从们可以邀请任何一位姑娘共舞,留住乡愁,直到尽兴方休。
最美侗寨黄冈的“如厕文化”
“这就是我们的厕所,你站起来它刚好高及你的膝盖,你蹲起来它刚好遮住你的屁股,非常开放,我们这是那种可以蹲在厕所里跟路过的人聊聊人生和天气的那种民族,非常不拘小节。”村民韦丹广指向一汪鱼塘上,那座低矮无封顶的木质小屋。
最美侗寨黄冈的“如厕文化”
黄岗四周禾晾、禾仓林立,鱼塘内有浮萍,有稻谷,有世界上最环保低碳的公共厕所——可以想象,当您刚站住脚后,池塘内大小各色的鱼“为留住乡愁”游过来,张开大嘴,“噗嗤,噗嗤”乱咬一气……
体验肇兴祭萨大典
“土匪来了!土匪来了!”2月15日16时25分,一群侗娃边跑边喊,嬉戏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千户肇兴侗寨,寻找乡愁。
鼓楼歌海现场,十几个大汉挑着锅碗瓢盆,踩着草鞋,长枪大刀上挂着酸鱼腌肉,几块破布稻草裹着身体,毫无行进次序的“国军”突然蒙面现身。
肇兴祭萨大典 杨代富 摄
第二次官军卷土重来真是够狠!
仙奴见此心出计,即对款众说:
要捡干杉树叶,统统把官军住寨来围下,
一夜把它烧,
从里烧出,从外烧进,他定无法。
我们款众还要多多备了箭,
他若逃出哪路,我们就狠追。
(侗族叙事歌)
原来是肇兴祭萨大典,侗族过去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传说都是靠歌传承下来的。“萨”是侗族人民心中最高的神祗,“祭”萨是由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祭祀节日。
“现星楼”前唱侗歌 铜关再现十八腊汉歌会
“尧相吗森更怒,听报宁更孝多嘎赖听龚。”(我想来侗乡看,听说侗家唱歌很好听。)58多年来,侗族大歌漂洋过海。
2月16日,岩洞镇述洞村侗族同胞盛装相聚鼓楼之宗“现星楼”踩歌堂,唱迁徙古歌等侗族大歌,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
于此同时,隔壁村的铜关再现十八腊汉歌会,只为怀念当年为追求幸福而殉情的十八对侗家儿女。
印象地扪醉美“千三欢聚”
比贵州建省还早,地扪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月18日,“千三”侗寨齐聚茅贡乡地扪村祭萨、演唱侗戏、聚会叙情、芦笙踩歌堂,乡愁,无处不在。
在拦门酒后摆方桌条凳、上米酒腌鱼、展纺器等,共同祭祀祖先“塘公”,祈祷千三后裔各寨民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健康平安。
侗族同胞盛装相聚鼓楼之宗“现星楼”踩歌堂,唱迁徙古歌等侗族大歌
据悉,侗戏鼻祖吴文彩是“千三”的后裔,生于腊洞。在侗语里,地扪是“原生地”的意思。相传侗族祖先定居这里后,人丁发达,发展到1300户,后分到茅贡700户,腊洞200户,罗大100户,其余的留下来,成为“千三”总根。
天甫坝寨 载歌载舞贺新春
“那几天家家户户捶粑粑,杀年猪,烧香化纸,敬供祖先。‘勿耶’唱侗戏、踩歌堂等活动都从正月初三开始。”2月22日早上10日25分,坝寨乡高场村杨再义正在电话中邀请笔者前往参加晚上的篝火晚会。
鼓楼既是侗家人的家园,又是侗家人的圣殿
春节期间,坝寨乡蝉寨村等7个传统村落相继举办祭萨玛、鼓楼歌、踩歌堂、芦笙赛、政策猜谜、侗族长桌宴和小孩窜寨拜年等民俗活动。据悉,黎平大力打造“百里侗寨”精品线路,并将坝寨列为百里侗寨的重要节点。
民族的 是最好的
“如果要我自己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在这些没有WIFI,没有网购,没有小轿车的传统村落,会是一个怎样的体验?”北京民族大学大二学生蔡天航在肇兴侗寨留影后笑着说。
78家媒体记者闻名前来,只为寻觅乡愁
“民族的 是最好的”
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的是房子吗?
不是,保护的是传统村落里的精气神。(余天伟 摄影报道)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