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三团村有四座鼓楼 分别建于四个朝代(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4-12-01 11:31:1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庙边鼓楼(上)、河边鼓楼(下)紧紧相连

  本网讯 11月29日,记者到位于黎平县洪州镇三团村采访,发现村里竟有四座鼓楼,均保存完好。当地群众说,他们分别建于明、清、民国以及现代四个朝代,见证了三团村的历史变迁。



民国鼓楼(左)、去年建成的鼓楼高21层,形成很大的反差

  三团村是一个有300多户农户1700多人口的大寨子。当地乡土文化人才搜集整理的地方史志资料对四大鼓楼均有明确记录。根据记录,三团村寨上庙边的鼓楼,高九层,建于明朝思宗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河边鼓楼高九层,建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上寨鼓楼建于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高五层。此外,当地部分群众集资56万元,在去年建成的一座鼓楼,高21层、八角形,十分气派,是当地目前最高的鼓楼。



三棋线起了槽槽

  不管是何年代建成的鼓楼,至今都保存完好。“要把鼓楼保护好,离不开火气。”说起鼓楼保存的秘诀,三团村四组长吴金秀说,长期以来,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在鼓楼下唱歌、跳舞、拉家常,每当这时,村民们都在鼓楼下生火,这样一来,鼓楼长期受到烟熏火烤,柱子、木板不会生虫,不会发霉,坚固如初,鼓楼因而得以完好保存。



三团村草苗寨一角

  鼓楼是侗族地区标志性建筑,是侗族民众聚会议事、排解纠纷、娱乐休闲等重要场所,也是侗族村寨吉祥富有、团结兴旺的象征和标志。据了解,全国现存鼓楼630余座,花桥500余部。而黎平城乡就有鼓楼320座,花桥290部,戏台340个,均占全国的50%以上,有专家称“黎平是鼓楼、花桥、戏台的博物馆。”(陆书明 王海涛)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黎平县“中国传统村落”增到90个居全国榜首
下一篇:黎平加强12·2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