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雷山县发展特色产业广开就业门路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3-12-28 11:47:4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原来在外面打工,老牵挂着家人,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工资2000多块,还能照顾家人,真是一举两得。”日前,在贵州省雷山县一家加工企业上班的丹江镇农民李建民满怀喜悦地说。

  随着雷山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像李建民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有的趁农闲在家门口挣工资,有的瞅准旅游产业风生水起开起了“农家乐”,有的怀揣着技术证书走南闯北,一个个口袋撑得鼓鼓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该县切实打好农业产业化升级战,扩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等方式,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以绿色和生态的理念,围绕旅游、茶叶等特色产业引进一批企业将陆续投产,产业培育效应将逐步显现。目前,该县培育出拥有年产值上亿元企业2家、两千万元以上企业4家、五百万元产值以上企业7家和百万元产值以上企业37家。

  随着大批企业的落户,该县因势利导,着力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各企业实行灵活用工制度,优先录用企业周边村落的农民。

  目前,农忙时田里务农;农闲时,走进茶叶、果品基地,他们基地、车间地头“两头跑”,过上了亦工亦农的“双栖”生活,不仅增加了自家的收入,还缓解了企业的招工难题。

  “我的农家乐,基本上天天客满,去年纯收入已达到30万元。”一直在外打工的西江苗寨青年侯艳江,2009年回到家乡,看准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业前景,他决定抓住商机,自己创业,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开了一家以自己姓氏命名的侯氏农家乐,当年纯收入就达10万元,如今,生意一直红火。

  围绕游客“吃、购、住”的需求,雷山县鼓励和引导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依托景区开办的“农家乐”,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370余户,接待床位6000余个,餐饮接待能力20000余人,带动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银饰、剌绣、芦笙、竹制品、根雕、雷公山银球茶、绿色天麻、等民族旅游产品深受游客的青睐。

  该县提出“高山茶叶低山果,家家户户抓有机”的发展思路,围绕旅游发展“茶、果、畜、菜、药”等特色农业经济项目。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10.3万亩,今年可采茶面积5.5万亩,预计实现综合产值7.7亿元;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5604亩;种植蔬菜4.82万亩;完成杨梅基地建设6806亩,杨梅产量达到300吨;建成梨子基地17719亩;山野菜、果品、药材和蔬菜实现增加值5460万元;黑毛猪、小香羊、土鸡出栏26.8万头(只)。

  雷山县在规划全县旅游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把乡村旅游当做一项让百姓得实惠,让基层得民心的工程常抓不懈,乡村旅游也随之风生水起。今年1至6月份,该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为12.38亿元,旅游人数为170.21万人次,同比增长29.15%和28.11%。

  “以前在家干农活,累死累活一年也才1万多元。这些年在县城搞装修,每个月最少有6000元的收入。”做了20多年农活的张桥再,是方祥乡农民。2009年,他放下锄头,参加了木工培训,并获得了证书。如今,怀揣着技术证书的他,在装修行业非常吃香,每天都有活可干。

  为了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劳动部门开设了烹饪、家政、缝纫、电工、汽修等技能培训班,每年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和待业青年,县就业局还邀请省、市专家教师和种植大户送技上门,由村民“点单”,对他们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技能培训,降低其创业风险。

  目前,全县1万多名怀揣技工证书在省内外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告别了力气活,吃上了“技术饭”。(唐光新)

责任编辑:liuchengyu【收藏】
上一篇:雷山民族文化广场成百姓精神乐园
下一篇:贵州雷山元旦全国牛王争霸赛筹备工作就绪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