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实现2012年减少9980贫困人口的目标。雷山县围绕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现特显优、奋力赶超、推动跨越”和“稳中提速、赶超进位”的总体要求统领扶贫工作全局,抓住国家在“三区六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实施“十二五”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的机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52元,同比增长20.1%。
一、大力抓好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民增收。
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油西果南药北茶中蔬面上牛羊”的扶贫产业基本布局,重点实施以红阳猕猴桃和核桃种植为主的种植业,以林下养鸡、大鲵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截止7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287.38万人,同比增长8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9亿元,同比增长310.68% 。已完成淡水养殖29公顷、稻田养鱼67950亩、娃娃鱼养殖724尾。完成核桃种植11727亩、红阳猕猴桃种植8107亩、优质水果基地2000亩。
二、积极抓好农民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农民发展能力。
该县把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科技意识、提升致富能力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产业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科技致富,努力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脱贫致富的能力,力争年内完成产业化培训2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0人。截止7月底,已完成产业化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和83%。
三、继续抓乡村旅游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该县认真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旅游局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11〕77号)的要求,利用雷山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抓好乡村旅游扶贫规划,重点抓好以郎德镇南猛、上郎德,丹江镇乌东、水电、脚猛、陶尧、虎羊、治安、干皎,大塘乡新桥等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规划和申报,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区、示范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县项目库已收录项目732个,预计总投资491亿元;已向上申报项目21个,涉及总投资4.9亿元,已下达投资计划5071万元。
四、着力抓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面推进整乡开发。
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培育产业大县、产业大乡、产业大村的“三大”目标要求,鉴于该县贫困面大、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利用集团帮扶项目建设之机,加强整乡、整村推进建设,力争完成方祥乡集团帮扶项目林下养殖商品鸡205560羽,种植天麻105000平方米;积极争取郎德镇集团帮扶拓展乡镇项目并启动前期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已实施方祥乡集团帮扶项目林下养殖商品鸡累计95640羽,累计种植天麻70000平方米;郎德镇集团帮扶拓展乡镇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五、抓好互助资金项目和贫困户贷款贴息工作。
该县在深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和争取贴息资金项目和互助资金项目,鼓励和支持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干事创业,加大对贫困村、贫困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紧缺的难题。截止目前,已为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6280万元,兑现贴息资金314万元,受益人口达2.26万人。
六、抓好项目管理和指导,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力度。
为加强草地生态畜牧业、林下养鸡、核桃种植、红阳猕猴桃种植及天麻种植重点项目的后续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切实抓好项目乡镇相关人员管理技能培训,做好项目档案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设立专户,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运作程序;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定期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对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的透明度。(雷山县委督查室 雷山县扶贫办)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