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黄平县浪洞镇永康村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工作人员在往鱼塘里撒鱼食
工作人员在往鱼塘里撒鱼食
永康村距浪洞集镇只有几公里的路程,交通便利,但是村里除了土地和林地,没有可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的资源。对于村民而言,外出打工,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去利用?”2017年,村领导班子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经过调研和梳理,大家发现,永康村的优势,除了上面提到的交通便利之外,还有地势相对平坦,田地集中连片。
更重要的是,浪洞温泉的水进入河流后,要从永康村的地盘上经过,温泉水含有许多珍贵的微量元素……
永康村的‘温水鱼’鱼塘
“考虑到温泉水路过的优势,我们决定流转土地并引温泉水来养鱼。”村支书李定军说,镇里很支持这个项目,希望它能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也能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发家致富,实现双重效益。
有了镇里的大力支持,永康村很快流转了230亩地,并按照鱼塘的规范进行改造,鱼塘很快就建起来了,并引水养鱼,它涵盖了30多户贫困户。
永康村的养鱼项目由村属荣大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合作社又吸收一些有志于创业的村民进行管理。
永康村的第一批“温水鱼”出水上市后,因为肉质鲜嫩口感好,很受欢迎。之后,便有商贩主动上门收购……
大个头的‘温水鱼’
“目前,我们永康村的‘温水鱼’在凯里、瓮安和黄平等地的市场上走得比较好。”李定军说,村里在鱼塘改良、养殖方法和市场营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市场上的“一路走好”带来了多重效益的实现,村集体每年有一万多元的收益,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000多元。
永康村的‘温水鱼’
“另外,承包管理鱼塘和当初流转土地建鱼塘的村民,也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李定军说,真的是“一箭四雕”,超出了当初的预想。
李定军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学习,永康村对于养鱼项目有了更广阔的思路,下一步,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养殖,“温水鱼”的质量,将会向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