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吊瓜、大棚蔬菜、大高山上的映山红……黄平克麻村产业发展振奋人心!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9-07-30 13:31:1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克麻二号水库〕

  本网讯 时下,黄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关键性阶段,州、县、乡镇三级扶贫干部下沉到村组,开展工作,全县上下,一派忙碌的景象。

  7月25日,记者来到黄平县谷陇镇克麻村采访,就感受到了这种忙碌的气氛——来自各层级的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或使用电脑写材料,或整理办公桌上的各种资料……而他们的手机,经常响起,此起彼伏。忙,加上天气炎热的原因,大伙满头大汗,但他们已经顾不上了。

  另外,还有不少的干部,忙碌在贫困户的家里。


  〔挂果的吊瓜〕
 

  经过协调,最后明确由谷陇镇的一名副镇长和克麻村的村主任雷永志陪同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克麻二号水库。这是在省水利厅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起来的水库。今年2月份左右开工,到目前已经通过验收。

  这个水库不大,也就是山塘的规模,但是作用却很大。谷陇镇副镇长李青龙说,没有水库之前,当地部分区域的庄稼都是“望天收”,一进入干旱季节群众就叫苦。


  〔当地群众在进行蔬菜育苗〕
 

  “如今有了它,就不用担忧无水可用了。”李青龙说,水库可灌溉面积800亩,其中克麻村300亩,其他村寨500亩。

  据了解,克麻村二号水库总投资440万元,它建成之后,该村水库就有达到了两座,为农业生产和脱贫攻坚增益不少。“感谢省水利厅倾力倾情的帮扶。”克麻村村主任雷永志说。

  一路上,李青龙副镇长和雷主任都在介绍克麻村的情况,说起这里的产业,他们如数家珍。经过推荐,记者决定去看看克麻村的吊瓜产业基地。


  〔长势不错的谷陇线椒〕
 

  吊瓜是近年来在黄平县谷陇镇兴起种植的特色经济作物,当然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吊瓜吃的是瓜肉,实际上是瓜子。这瓜子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具有降“三高”等特殊功效。

  据了解,在黔东南州农委的倡导之下,黄平县的吊瓜种植在黄平县谷陇镇已经达到了5000多亩,一跃二成为了吊瓜的产业大镇。

  雷主任告诉记者,克麻村今年才开始推广种植吊瓜,集体搞了60亩,有一个合作社搞了100多亩,加起来就是200亩左右,覆盖了村里很多的贫困户。


  〔雷主任手持线椒,满心欢喜!〕
 

  “从现在的田间管理的情况看,我们村的吊瓜长势还不错,今年的收成,应该也很好。”雷主任说,今年,克麻村的吊瓜,每亩应该有约3000元的收益,明年后,就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了。

  为何会这样呢?雷主任解释说,今年刚下种,瓜果结果肯定会少些。另外,从保护果树、果藤的角度,新作物还是不能让它结太多的果,先积蓄力量,来年方可“大显身手”。

  据了解,吊瓜是种一次,受益几年的作物,它的这一优势,会大大降低成本的投入,这也是谷陇镇将其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谷陇镇的吊瓜目前是不愁销路的,有公司负责收购,产销一体化了。

  记者在克麻村看的第二产业是大棚蔬菜的种植。目前,村里有50多顶大棚,它们是克麻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据了解,2017年,由于克麻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缘故,造成了部分土地无人耕种。当时省水利厅的驻村帮扶干部看到了这一情况,决定组织村民,把这些濒临被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为发展经济服务。


  〔克麻村一角〕
 

  “最终,建起了100多顶大棚子。”李青龙副镇长说,主要种植谷陇小有名气的线椒、西红柿、草莓、茄子等等,一年两季,产品销往黄平、施秉、凯里等地。

  克麻村的雷主任说,2018年,村里的大棚产业就已经分红,可惜的是,2019年初,一场10年不遇的雪凝灾害来袭,克麻村的大棚子损失了一半多,目前,就剩下50多顶了。


  〔克麻村大高山上的映山红〕
 

  记者走进大棚看到,棚子里的谷陇线椒等作物长势良好,已经到了收成的季节。“来联系要货的人很多,不愁销路。”雷主任说,只是之前受了损失,乡亲们有点伤心,现今在慢慢将损失补回来,打的是“翻身仗”。

  克麻村还有旅游产业,它境内的大高山,映山红漫山遍野,足有2000亩之多,到花开时节,游客纷踏而来,络绎不绝。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高山景区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已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再上台阶,对当地各项产业带动性极大。(罗茜)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黄平警方破获一起盗车案,2名嫌疑人落网!
下一篇:黄平县8个传统村落将迎来“返古”新机遇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