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一起来看看“千年银匠村”里的绿色故事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8-08-01 09:57:43  来源:黔东南微报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声音古老而悠长。

  7月25日,记者来到“千年银匠村”——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苗寨在古树掩映下,更加古朴和空旷。刚走进寨门,就从那一座座古朴的苗家吊脚楼里,传来了银匠敲打银器的叮当声,听起来清脆悦耳,似从远古传来。



  麻料村位于西江镇西北部,坐落在半山腰的阳坡上,栏杆式的纯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村寨四周是苍翠的古树和层层叠叠的梯田,群山环绕,林木葱茏。





  据村里80岁老人李光联介绍,麻料村的先祖最早是从排羊大塘迁徙过来。刚搬来时,房子建在山脚下。一天,家里养的一只母鸡突然不见了,到处寻找仍不见踪影,家人都以为是被黄鼠狼吃了。过了几天,他们在半山腰找到了这只母鸡。母鸡在这里不但建有鸡窝,还生有一窝鸡蛋。先祖认为,这里山清水秀,自然生态好,鸡都能找到食物,更适宜人类居住。于是,举家搬到了这里。

  从此,他们开山辟土,垦殖连天的苗岭梯田,抚育郁郁葱葱的成片森林,合理地开发与保护美丽的家园。





  如今的麻料,村前寨后都被浓郁参天树木围绕着。村民对生态环境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们认为,树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从而对每一棵树都充满了敬畏。在这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要种一棵树,而当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也要埋葬在树林中。这种自然崇拜意识已经由信仰转化为一种习俗。



  李光联老人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而传奇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台江县拿细堂村有一对长得天仙般姐妹,姐姐叫扁丝,妹妹叫仰丝。一天,姐妹俩来到麻料过节吃相思,被麻料苗寨迷人的风景所吸引,流连于此久久不愿离去。于是,姐妹俩就变成了两棵香樟树,分别耸立在芦笙堂两边,远久欣赏麻料美景。左边的树是姐姐扁丝,右边的树是妹妹仰丝,全村人都称她们为守寨树。

  “我们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了银饰加工灵感和智慧。现在,银饰加工已成为麻料致富的产业。”在曲折的小巷里,麻料村支书李玉昌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李玉昌以前也是个银匠,在西江加工银饰,当上村干后,就回到村里。虽然看起来只有40出头,但他的脸上显露着特有的淡定,这神情也许和他已从事20多年的银匠生涯有关。10岁的时候,李玉昌就跟着父亲学艺,挑起银匠担子走村串寨售卖银饰。他还骄傲地告诉记者,前两年他还被邀请到法国巴黎和非洲等地表演银饰制作技艺。

  麻料银饰品加工已有600年的历史,苗家人代代相传,把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锻造融入银饰中,栩栩如生,在省内外颇有盛名。2006年,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初,麻料村被评为“中国银饰之乡”。



  “苗族银饰的图案,多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头上银冠、银花簇拥,树叶、花草、鱼虫等缀制其中,反映了苗族人民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独特生态观。”李玉昌认为,麻料优良的生态,不仅为这块灵秀古朴的土地增添了神奇魅力,也为银饰加工提供了自然素材。

  2017年,麻料村成立了银饰公司,统一加工订单,抱团打造品牌,做大做强银饰产业。全村入股近100万元,年底按照入股的比例分红,50%的纯利作为公司发展资金,20%用于公司管理运营,剩下30%中的24%作为股东分红、6%用于扶持贫困户。





  同时,村里申请58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了银饰博物馆,成立了全国第一所银匠免费培训学校。20多名技艺精湛的老银匠“进驻”博物馆,手把手免费传授游客银饰锻造技艺。

  目前,该村182户887人,有90%的农户从事银饰产业。仅此一项,全村每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有13家, 50万元以上的有21家。

  “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每到盛大民族节日,麻料村的姑娘们就会穿着盛装亮相,那叮当作响、闪着银光、制作精美的银饰让人眼花缭乱。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麻料这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苗寨里,银饰加工已成为当地苗族群众传承民族文化和发家致富的本领。而满眼的绿水青山,则使麻料苗寨更加富有灵气。(李田清 吴国桢 刘军 李雪)

责任编辑:杨秀先【收藏】
上一篇:雷山丹江:举办水牛对抗赛 助阵苗乡“吃新节”
下一篇:雷山:152名“锦绣女”为家庭创收致富增添新路子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