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银匠穆修和:錾刻精彩人生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5-08-03 15:21:56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往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街行走,朝东引寨鹅卵石的寨道上去五十米,左拐弯十来米,便找到了穆修和银饰坊,40岁的穆修和看起来更年轻,短发浓黑,额宇亮堂,喜欢与人谈笑风生。

  本网讯 往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街行走,朝东引寨鹅卵石的寨道上去五十米,左拐弯十来米,便找到了穆修和银饰坊,40岁的穆修和看起来更年轻,短发浓黑,额宇亮堂,喜欢与人谈笑风生。

  穆修和说,到了他这代,就是有名的“银匠之村”控拜家族第六代银饰锻造传承人了。

  说着,穆修和拿出银元,先吹火熔银,再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银条,然后通过锤、敲、压、剪、刻、镂、磨、雕、焊、洗等工艺,一个工艺精美的手镯就展现在客人面前,让在场人惊叹不已。



穆修和的作品《银丝盖碗》
 

  穆修和初中毕业后,就跟父亲学徒,由于生意不怎么好,便奔往上海、江苏务工去了。而让他静下心来研究银饰锻造技艺的是在2008年,那年,他在贵阳与本村银技大师杨文斌切 技艺后,就喜欢上了当地的苗族银饰文化。后经杨文斌介绍,穆修和走进贵阳一家银饰公司,当手工师,月收入3000多元,这一干就是三年。

  在此期间,公司拿他制作的产品去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会一寨能工巧匠选拔大赛,结果拿了个二等奖。穆修和十分兴奋,更加刻苦钻研技艺,后来还成为贵州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由于名声大振,凯里有家公司愿意拿出月薪上万元把他挖走,他却婉言谢绝。

  其实这时候,穆修和已有了新的计划:“为别人打工过不了一辈子,还是自己来创业当老板。”

  2013年,穆修和带上家属回到西江苗寨开了家银饰坊。穆修和开店选址与其他银匠不同,别人纷纷抢占大街开店,他却选择在当地有名的农民画家李玉福家,给出的理由是:清静,能精力集中,让技艺得到提高;与画家交流,能视野开拓,加工产品有故事。



穆修和在堑刻银饰品
 

  穆修和说,加工出银饰品,赚钱不是作为唯一的目的,看中的是技术含量。别人利用机器大批量生产,他却千锤万锤用手工来完成。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被现代机器毁掉了!”穆修和有些遗憾又有些期待,“如果有学徒,我还适当可以给他开工资!”

  据穆修和介绍,银饰工艺的好坏最主要是看錾刻、花丝和焊接,只要具备了这三样绝技,别人自然会封你为“大师”级别。

  特别是堑刻,所用的工具是一把小锤和若干支錾子。錾头有尖、圆、平、月牙形、花瓣形等多种,根据需要选用。还要有相当的控制力,轻了纹路不突出,过重又容易锤破,一旦手握堑头,往往都是一呵而成,錾刻出精彩的云纹、犄纹、龙凤、卷草、花鸟鱼虫等纹饰,条纹分明。



银坛
 

  而焊接工艺最需要技巧,焊接的方法、焊药的配制、炉火温度的掌控以及加温的时间长短,都关系着焊接的质量。

  在穆修和的理念中,一件又叫座又叫好的产品,要在脑海里构思设计一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出图纸,才能做到“下笔成章”。

  穆修和有一件得意作品《花丝盖碗》,花了近一个月的构思,又没日没夜地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加工,全用花丝编结而成,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铜奖。现在有人出价到2万元,他还是舍不得抛售。

  随着旅游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穆修和加工的银饰产品呈现出花样多,款式多。他的制作工具也由以前的20来根增加到120多根。

  如今,穆修和的生意大都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一方面把产品晒到QQ群、微信群里,供客户选择。另一方面又根据网络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加工,做的是网络订单。

  由于穆修和夫妻经营有方,又讲诚信,今年年初开了家链锁店。去年,穆修和银饰坊的销售额达30多万元。

  采访结束时,依门望坊,银簪、银钗、银梳、银耳环、银戒指、银手镯、银链、银扣、银发卡、银顶针、银香盒、银碗、银带扣、银帽顶、银质酒壶、银锁,等等,琳琅满目,光彩夺目,堑刻着穆修和的精彩人生。(潘国雄)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与大师相处的日子--记国家级绘画大师王系松
下一篇:为人民奋不顾身——民警杨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