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 星期一 晴
尽管冬天天亮得迟,但是每天早上7点出门,到村里走走看看、例行环卫检查,已经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
“广场已经打扫干净,需要清运垃圾。”8点刚到办公室,村里的保洁员杨阿又就发来
视频,从
视频里可以看到,村里荷花塘广场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是有一堆枯枝败叶需要清运。

郭洪飞正在清运垃圾
“好的,马上来。”回复了杨阿又的微信,我立马开着垃圾车出了门。
行驶在清水江村路上,入户步道干净整洁,农家院落花香四溢,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整个人感到舒服惬意。
然而,几年前,村子给人的印象却是“脏、乱、差”。房前屋后、河渠坑塘,到处是成堆的垃圾;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挂在树枝上、电线杆上;村民院落中,杂物胡乱堆放、难以下脚。
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郭洪飞(右)上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征求村民意见建议
近几年来,清水江村“两委”十分重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但设立了垃圾投放标识引导牌,还选派了14个保洁员,划分各自负责的区域。一段时间后,村里沿河沿路、集镇周边、畜禽养殖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21年11月,我返乡担任村宣传员后,几乎每天开着垃圾车进村清运垃圾,广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如今,我开的这辆后斗里载着黄绿色垃圾桶的收集车,已经成为村民们熟悉的风景。无论是在何家寨组,还是白岩山组,村民只要听到车子的广播声,就知道垃圾清运车上门来收生活垃圾了。
每次的院坝会上,环境卫生整治也成为村民们的热门话题,有的提建议,有的谈变化,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把自己关心的村事、家事一股脑说个痛快。
今年4月22日,清水江村河坎边、冷水寨分别组织召开院坝会,协商自然寨卫生户评比事宜,采纳了村民关于奖品发放的意见和建议,决定对获评的“卫生户”给予物资奖励。
5月6日下午,村委会组织召开何家寨院坝协商会,举行第一季度卫生评比颁奖仪式,获评“卫生户”喜领生活用品。
“这样的卫生评比好,公开透明有实效!”村民们交口称赞。
慢慢地,讲究卫生成了村民的日常习惯。孩子们走在上学路上,看到垃圾也会捡起丢进垃圾桶。
从最初大家的不理解、不支持,到后来的互相监督、比学赶超,如今的清水江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郭洪飞(右)为村民颁发卫生流动红旗
环境卫生整治也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
院坝会上,利用村寨“榜样”力量、“名人”优势和“寨管委”作用,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开展丧事简办、矛盾调处、卫生评议、爱心助学等工作,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
今年以来,全村共组织开展院坝会40余场次,一件件原来让村干部望而生畏的难事,现在都井井有条。
如今的清水江村,仿佛开启了“一键美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户庭院宽敞亮堂;邻里关系和谐相处、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担任宣传员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清水江村从张乱差到“清净美”的蝶变。我知道,这些变化都是靠一群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干出来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为此感到自豪,并将会做得更好。(李田清、王佳丽、魏丽萍、刘军/整理 姚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