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每周人物 > 正文

守住绿水青山篇 | 做文笔山的“钻山豹”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2-12-27 10:57:25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黄平县重安镇清水江村党员:张家胜
  12月21日 星期三 晴
 
  清晨8点,吃过早饭,我穿上迷彩服,换上解放鞋,带领护林队员向文笔山进发,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文笔山涌绿叠翠,资源丰富,是清水江村的“金山银山”。我和文笔山已经相伴39年,由于常年穿山越岭,脸晒得黝黑,村民们送了我一个绰号——钻山豹。


张家胜在清理林间杂草
 
  夜里下了一场小雨,文笔山上的林木愈发生机勃勃,空气愈加清新,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然而,谁能想到,39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
 
  1977年,我应征入伍,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并光荣加入了党组织。1983年退伍返乡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文笔山,满目荒芜,水土流失严重,冬天刮大风,黄土漫天飞扬;夏天下暴雨,泥石流顺山而下。
 
  村民常年广种薄收、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年头,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面对贫困的现实,出路在哪里?
 
  我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决定以开荒兴林为突破口,让荒山变绿,穷山变富。
 
  “对于一贫如洗的山里人来说,谈何容易!”当村党支部把这一发展规划提交村民讨论时,遇到了不少阻力。
 
  是苦干还是苦熬,两种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有人说,上山种树不知牛年马月见效益,还不如种点包谷哄哄肚子实惠些。
 
  大多数党员和群众则认为,穷则思变,摆脱贫困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通过两天两夜的讨论,最后通过了村党支部的发展规划。
 
  1983年冬,我带领村民背起铺盖、扛着锄头,浩浩荡荡来到文笔山安营扎寨,开荒造林。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我拿出自己的退伍费,给参与种树的村民每人每月补助2元钱。
 
  开荒整地、挖坑栽树、浇水护苗……渴了,喝一口冷水;饿了,啃一口干粮。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大伙没日没夜地玩命干,汗水湿透全身,冷风一吹,透心地凉,衣服现出一片片白色盐渍。
 
  冬去春来,原本光秃秃的文笔山,开始涌动起片片绿色,当年全村造林面积达999亩。


张家胜(右)和村民一同补种树苗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为了守护好这些历尽千辛万苦种下的树木,村里组织起护林队,在村干的带领下,定期对山林进行巡逻。
 
  我们背着干粮、水壶,手持镰刀,一路披荆斩棘。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树木一天天长大,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这样的日子不觉走过了39载,“钻山豹”的绰号也越传越远。
 
  山青了,水绿了。如今,全村现有林地面积2900亩。
 
  进入清水江村,只见坡坡岭岭绿潮涌动,林海涛涛,常年烟雾缭绕,云雨不断。


张家胜(前)和干部群众巡山归来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今年虽然遇到几十年未见的旱情,但清水江村因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照样清流潺潺,大旱之年“不喊渴”。
 
  更为重要的是,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了清水江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村民们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林下种养等产业,全村苗木、花卉、果树和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建起林下养鸡、养猪基地5个,农家乐3家,稳定解决村民就近就业300余人,村民从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我们这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小山村,现已蜕变为农商旅融合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如今,我虽然已经67岁,但依然坚持每天上山巡山护林、见缝插绿,不断播撒下绿色的未来。
 
  青丝变白发,为绿终不悔。我就像“钻山豹”那样,在大山里披荆斩棘,一刻也没停止脚步。(李田清、王佳丽、魏丽萍、刘军/整理 姚宁/摄影)
责任编辑:叶敏【收藏】
上一篇:守牢发展底线篇 | 回村创业当“明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