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麻江卡乌村:“被遗忘角落”里的发展新气象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02-18 11:30:36  来源:贵州日报  

  这个冬天,麻江县宣威镇卡乌村村民们心里却热乎乎的,修新房、跑运输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熊文明空闲的时候就帮守着老母亲开的小卖部,隔壁,邻居正热火朝天的修建新房,对此,熊文明心里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邻居建新房也是为了开农家乐,这说明,他们也在认可卡乌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熊文明又有点“忧愁”,自家作为卡乌村首批三家农家乐之一,这生意刚起步,“竞争对手”倒是越来越多了。

  “不管怎样,我们卡乌现在是‘活’起来了。”熊文明想着越来越热闹的村庄,内心喜悦。

  卡乌村,地处麻江县东南部苗岭山脉脚下清水江畔,位于麻江、凯里丹寨三县市交界,全村有241户1008人,其中苗族人口占八成以上。

  虽有“鸡鸣三县”之称,但事实上卡乌村却像是“被遗忘的角落”。

  除了有清水江阻隔,卡乌村往外坑坑洼洼的烂泥路也是村民们心中的“痛”。

  “我们卡乌以前是家家有马车,出行运输全靠它。”村民文廷月说,村庄离集镇只有10多公里的距离,但她们去一趟却往往要花费两个小时。

  而站在麻江全县的视角,像卡乌这样因路不通而阻碍发展的村寨并非个例。

  为啃下“村村通油路”这块“硬骨头”,麻江在“十二五”期间,一口气筹措资金5亿多元,建设了66条共计601.4公里的通村油路,率先在黔东南州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100%、村村通客运100%”的目标,将麻江交通建设推向新的历史节点。

  突破了交通这个最大瓶颈,青山绿水环绕的卡乌村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被挖掘出来。

  这个以前被视作全县“死角”的小村庄,开始了命运转折。

  2015年9月,麻江在大健康产业布局上的一步棋落子卡乌,在卡乌全面启动“药谷江村”大健康康体医药文化区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集民族医药文化普及、健康养生养心、水上户外运动为一体的健康养心文化区,这是继“蓝梦谷”“嘎尤苗寨”之后,麻江县着力打造的又一个以大健康为主题的精品旅游区。

  昔日寂寥的小村庄,如今有了新的名号“药谷江村”,发展热潮涌动。

  常年在广东沿海一带打工的熊文明算是敏锐察觉家乡变化的村民之一,在2015年就带着妻子、儿子、儿媳全部返回了家乡。

  “自己家乡能有好的发展,哪个愿意在外面漂着。”熊文明说,自己一家在外打工10多年,早就想返乡了,离家太久,村里好多人都不太认识了。

  回乡一年多,熊文明感受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激情澎湃。

  卡乌村口的清水江上,大桥飞架,不久的将来,卡乌将与丹寨石桥连成一线,旅游前景可观,村民们去对面的山上劳作也不用再绕远路了。

  曾经的“空壳村”卡乌,在2016年5月还成立了卡乌药谷江村农文旅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药谷花海、农家乐、农家旅社、水上娱乐等项目。合作社在2016年10月药谷江村品菊季试运营,一周时间,就进账8万余元,村民们入社的积极性高涨。

  “我家拿土地也入了股,以后就专心在家乡发展,不出去了。”熊文明说,返乡一年多时间,他带着孩子办起了农家乐,还购买了游船准备搞水上娱乐项目,妻子则在村口新打造的菊园景区摆起了小摊,80多岁的老母亲也开起了小卖部,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如今,卡乌村已经由“家家有马”向“家家有车”嬗变。

  2017年,一个利好消息又传来了,麻江县已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达成协议,对卡乌村菊园进行以观赏、食用、品鉴、体验为基本内容的升级改造,将提供一个更具观赏性、更具体验感的现代精品菊园,这意味着卡乌村离腾飞又将更进一步。 (陈丹)

责任编辑:王春【收藏】
上一篇:一位纳税人在他办公桌下放了5万块钱,结果他这样说……
下一篇:小货司机为省油 下坡空档滑行侧翻(图)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