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小小银球茶连四海 携手晋商共赴新丝路(图)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07-17 09:08:07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茶叶自古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播于全世界的重要象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提振茶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

  7月15日上午,第4届中国(太原)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雷山旅茶专场推介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雷山县人民政府县长袁刚在专场推介会上致辞。




山西省商务厅赵贵全等到银球茶展馆品尝银球茶
 

  太原晋商历史悠久,在古丝路上扮演者重要的茶传播角色,在国家号召振兴“一带一路”之际,雷山县希望借助茶博会平台拓展黔茶北方市场,进一步携手广大晋商共同助力“一带一路”,续写茶传奇,积极与晋商深度合作,借助“一带一路”新契机,将雷公山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共赴锦绣繁荣新丝路。

  从雷山县茶叶局获悉,此次茶博会开始至今日,雷山茶产业已与5家太原茶商达成长期商业合作协议,另有6家山西茶商与雷山茶企业就合作意向正在洽谈中。

  晋城惊现高山流水茶 同饮十二碗不觉厌

  推介会上,贵州绿茶雷公山银球茶高山流水表演,引爆全场,只见12碗茶水左右排开,茶水自上而下形如瀑布层层流入体验者口中。现场体验了高山流茶的王卫先生树起拇指对雷公山银球茶赞到:“味道很特别,有回味!想不到还有球型的绿茶,也是第一次喝到。”台下观众掌声之余,纷纷争先恐后上台体验高山流水敬茶,一致叫绝好评!来自贵州雷山身着苗族银饰的姑娘小伙们吹起芦笙跳起舞,银铃悦耳,踏歌奏乐,现场被观众的掌声包围。




观众现场体验高山流水敬茶仪式



苗姑娘在专场推介会上表演苗族歌舞



苗姑娘在会场展示银球茶
 

  天然有机无污染 好山好水出好茶

  推介会上袁刚同时介绍了银球茶及产地的异域文化和绮丽风光。

  雷公山银球茶,由2.5克含天然果胶经高温杀青揉捻而成的球型绿茶,外表有茶毛泛白,恰似银球闪耀。银球茶盛产于广袤的雷公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2%,土层有机质含量高,该区域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主要发源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雷公山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达248—260天,年降雨量为1250—1500毫米,最高海拔2178米,最低海拔480米,土壤质地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多为黄壤、黄棕壤,呈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银球茶就采摘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900-1400米海拔的生态茶园,严格坚守质量底线,以生态和科学把控质量,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不施用违禁农药,从源头上打击非法出售和使用农药的行为,坚持做良心茶和干净茶,坚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有机茶茶。




雷公山茶园



雷公山茶园之晨
 

  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15万亩,可采摘面积9万亩。今年6月,中国食品安全健康促进工程办公室授予该县“中国银球茶之乡——贵州雷山”的称号。

  雷公山银球茶曾多次在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2012年雷山茶被选定为党的十八大会议用茶,今年又被选定为中办用茶和十九大用茶。享有贵州绿茶类金奖茶王、贵州十大名茶、中华文化名茶等美誉。是百年世博金奖,外交部馈赠礼品茶。




苗家姑娘采茶
 

  赏美景品香茗 雷山茶旅结合走新路

  近年来,雷山县坚持茶业、旅游业相结合,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雷山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苗族文化遗产富集,节庆丰富,苗族服饰华丽,歌舞多姿多彩。全县拥有苗族芦笙舞、银饰、苗绣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8个传统村落被列为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境内有两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和“郎德苗寨”。苗族同胞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勤劳的苗族同胞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代居住在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同胞自古就有种茶采茶喝茶的习惯,茶文化在苗乡源远流长。将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力挖掘民族文化,生产生态优质茶成为了山区人民新的致富路。




银球茶
 

  品一口好茶,赏一方山水人文。雷山县经过多年努力,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等称号,是消夏避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的理想目的地。(龙泫羽)
 

责任编辑:吴茜岄【收藏】
上一篇:雷山:对精准贫困建档立卡开展专项监察
下一篇:雷山:轿车停下10分钟后突变“火车”(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