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9月7日以来,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用好“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岑巩县检察院彭钧副检察长率队的保护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专项小组成员深入该县注溪镇衙院村、大有镇木召村、羊桥乡杨柳村、平庄镇凯空村、水尾镇大树林村共四个省级民族文化村寨和一个申报州级的民族文化村寨,进行实地现状摸底调查。
此次摸底调查主要围绕“两污”问题、违法搭建、文化传承与保护等问题展开,通过实地了解各民族文化村寨的建设、文化古迹保护、自然景观、林地保护、火灾防护、垃圾污水处理、村务公开、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等方面具体情况,并提出具体可操作意见。深入村民家中,详细了解民族文化村寨的发展前景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希望得到县委、县政府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引导等,同时,村民表示下一步将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希望县委、县政府对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要纳入县里统一规划,统一发展大布局中,多扶持、多帮助、多引导。
通过此次调查摸底,一方面了解到岑巩县各民族文化村寨的现状,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摸底为基础,在县总体布局的背景下,探究各民族文化村的特色发展之路,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大对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司法保护力度,为我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打造知名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助推“山绿、水清、有文化、有底蕴”的美丽新岑巩建设。(刘沙)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